[发明专利]一种导电/抗静电聚酯PE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7840.7 | 申请日: | 201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5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若溪;王化;王磊;田兴友;郑康;许高杰;崔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79/02;C08K9/04;C08K7/00;C08G73/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抗静电 聚酯 pet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导电/抗静电聚酯PE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先细乳液改性,再溶液共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碳纳米管和苯胺按照质量比为1~5:1~5的比例依次混合搅拌和超声均化至少10min后,向其中加入浓度为0.01~0.02mol/L的乳化剂和浓度为0.01~0.02mol/L助稳定剂水溶液,再搅拌并超声18-22min,其中,乳化剂、助稳定剂与混合物中的苯胺之间的质量比为0.8~1.2:0.8~1.2:20~30;
(2)、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滴加浓度为3~6mol/L的氧化剂水溶液,至少反应6h后,得到中间产物;
(3)、先对中间产物进行离心洗涤和干燥的处理,得到改性碳纳米管导电粉末,再将该导电粉末与聚酯PET粒料按照质量比为1~10:100的比例与混合溶剂进行溶液共混,制得导电/抗静电聚酯PET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抗静电聚酯PE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纳米管的管直径为10~30nm、管长为2~3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抗静电聚酯PE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为十六烷基硫酸钠,或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抗静电聚酯PE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稳定剂为十六醇或十六烷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抗静电聚酯PE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剂为过硫酸铵,或过氧化氢,或过硫酸钾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抗静电聚酯PE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洗涤处理指的是分别使用乙醇和水各对中间产物清洗3次,转速为3000~5000r/min、时间为1~3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抗静电聚酯PE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处理时的温度为70~90℃、时间为10~20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抗静电聚酯PE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溶剂为体积比200~250:15~35的氯仿与三氟醋酸的混合溶剂或体积比200~250:15~35的氯仿与苯酚混合溶剂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抗静电聚酯PE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酯PET粒料与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1~4:2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784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