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艾叶提取物及其在制备抗乙肝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17611.5 申请日: 2012-04-20
公开(公告)号: CN102600225A 公开(公告)日: 2012-07-25
发明(设计)人: 赵志鸿;郑立运;张壮丽;张小俊;王桂芳;张长征;张艳;马方;王宁;侯迎迎;黄勇勇;陈慧平;邹敏;王庆端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A61K36/282 分类号: A61K36/282;A61P31/20;A61P1/16;A61K127/00
代理公司: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代理人: 田小伍
地址: 450052 河***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艾叶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乙肝病毒 药物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天然植物提取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艾叶提取物及其在制备抗乙肝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据统计,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0亿人感染过HBV,其中约有3.5亿人是HBV携带者,我国约有1.2亿HBV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急性、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每年有30~50万人死于HBV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癌。目前临床上抗HBV药物主要为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这两类药物虽然在HBV感染的治疗上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但是有报道称:干扰素适应症范围窄,不良反应多。核苷类药物停药后易复发,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易出现肾毒性、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新型安全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药效等特点。传统中药在长期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体现了它独有的优势,开发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的中药和天然药物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艾叶(Folium Artemisiae Argyi)是一味使用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均有分布。传统药学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等功效。近代医学研究证明:艾叶还具有抗菌、平喘镇咳祛痰、止血与抗凝血等作用。目前,尚未见到有关于艾叶提取物被用于抗乙肝病毒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叶提取物,以及该艾叶提取物在制备抗乙肝病毒药物方面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艾叶提取物,该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香豆素类、内酯类、酚类、有机酸类、甾体类(如β-谷甾醇等)和三萜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如:5,7-二羟基-6,3 ',4 ' -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异泽兰黄素)、5,7,4 ' -三羟基-6,3 ' -二甲氧基黄酮(jaceosidin,棕矢车菊素)、圣草酚(eriodictyol,5,7,3ˊ,4ˊ-四羟基黄烷酮)、鼠李素(rhamnetin, 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芹菜素(Apigenin 5,7,4’-三羟基黄酮)、山萘酚(kaempferol,3,4,5,7-四羟基黄酮)、木犀草素(luteolin 3',4',5,7-四羟黄酮)、槲皮素(quercetin,3,3',4',5,7-五羟基黄酮)、金合欢素(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等。香豆素类化合物如: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7-羟基香豆素)、瑞香素(daphnetin,7,8-二羟基香豆素)等。酚类化合物如:4-甲氧基-3-羟基苯酚、尿囊素(allantoin 5-尿基乙内酰胺)等。三萜类化合物如: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无羁萜、а-及β-香树脂醇的乙酸酯、羽扇烯酮、粘霉烯酮、羊齿烯酮、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酮、西米杜鹃醇等。

所述艾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艾叶用乙酸乙酯浸泡,然后回流,回流结束后固液分离,所得液体浓缩后,经干燥即得。

具体的,可取粉碎过的艾叶1kg,用4~10L乙酸乙酯浸泡8h以上(用以使艾叶充分浸润),然后将艾叶及浸泡液回流1~6h。为了获得较高的提取率,也可以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回流结束后固液分离,所得固体残渣可以再次用乙酸乙酯回流,固液分离,合并两次所得液体并浓缩成浸膏。固体残渣可如此重复提取,共回流1~3次。

所述艾叶提取物在制备抗乙肝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艾叶提取物可制成多种剂型: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滴丸、缓释制剂及纳米制剂等剂型。可以以艾叶提取物为活性物质,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赋形剂等混配、组合,制成上述各种剂型;还可以与其他抗乙肝病毒药物共同作为活性物质,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赋形剂等混配、组合,制成上述各种剂型。

普通胶囊:将艾叶提取物或与明胶等囊材制得微囊后与硬脂酸镁等以1:3的比例混匀后,填入空胶囊中即得。规格:0.2g/粒(含量50mg/粒)。临床拟用量:200mg/日,2次/日。

软胶囊:将艾叶提取物与明胶、甘油、蒸馏水熔融制得的胶液用轧囊机压制成囊,即得。规格:0.2g/粒(含量50mg/粒)。临床拟用量:200mg/日,2次/日。

片剂:将艾叶提取物或微囊化后与微晶纤维素、乳糖、硬脂酸镁等辅料混配,按公知的制片技术和装备,经过标准的凹冲压成片,制成片剂。规格:0.25g/片(含量50mg/片)。临床拟用量:200mg/日,2次/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未经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76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