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17564.4 申请日: 2012-04-19
公开(公告)号: CN102612883A 公开(公告)日: 2012-08-01
发明(设计)人: 陈容茂;郭艳东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景观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B77/00 分类号: A01B77/00
代理公司: 福州市鼓楼区鼎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7 代理人: 刘毅峰
地址: 350007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盐碱地 排盐降碱用 暗管 装置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具体的讲是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二)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

1.种植耐盐碱作物品种。根据盐碱化程度,选择耐盐碱性强的植物品种进行栽种。

2.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有机肥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肥力,促进耕作层土壤改良,减少盐分含量,缓解盐碱的负面影响(团粒结构使得土壤疏松,切断土壤毛细管孔隙,增加非毛细管孔隙,有利阻止地下水的盐分直接上升到地面土壤而浓缩,抑制了返盐)。

3.合理耕作,防止返盐。翻地不宜过深且做好整平,畦要短、高、窄,而且畦沟要深,以利排水。还可结合灌溉洗盐,通过灌溉喷淋达到洗盐脱盐的效果。

4.开挖明沟以利排水及脱盐,如申请号为200810135270.8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修建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沟和设置在主排水沟之间的次排水沟;主排水沟和次排水沟均沿基本相同方向设置,通过自然降雨或人工灌溉,将所述盐碱地中的盐碱冲排至河流系统。

5.采用塑料薄膜阻隔(隔碱)。在耕作层下铺设薄膜,填埋非盐碱土阻隔盐分上升,改良土壤。

6.铺设盲沟或利用暗管排水脱盐。

如申请号为200810240783.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改良盐碱地的装置和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在待绿化区域的至少部分外围上设有隔离层,在待绿化区域内临界水位上设置用于排盐和/或排碱的主副盲沟,主副盲沟的出水口通向水平面低于盲沟的集水井,所用方法包括综合使用物理一化学--生物方法对盐碱地进行改良,设置隔离层,铺设盲沟,修筑集水井,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利用各种固体废弃物为改良盐碱地的主要材料用于修筑主副盲沟和集水井,控制地下水位,种植树木微区和表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并筛选耐盐碱性强的乡土植物和植物新品种进行栽种,通过后期养护中,长期控盐、控碱措施,达到林业造林或园林绿化的目的。

又如申请号为200510044210.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暗管排水方法改良盐碱地系统工程技术,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勘察设计、灌排配套、土地平整、松土破结、维护管理等技术组成,所述的灌排配套技术中还包括暗管排水方法,即通过埋置在盐碱地土层下方的暗管管网,把土壤中的含盐水分,引入排水管,排出土壤,暗管壁上分布着诸多微孔,达到洗盐脱盐的效果。

上述几种盐碱地脱盐改良技术都能不同程度的做到避免盐碱危害,阻止地下盐分上升,达到洗盐脱盐改良效果,但是还存在治理成本大,施工不便,治理周期长,尤其是申请号为200810240783.5的一种改良盐碱地的装置和方法和申请号为200510044210.1的一种利用暗管排水方法改良盐碱地系统工程技术,有的存在工作强度大,施工环节复杂,有的存在暗管构造不够合理,使用寿命短,致使治理周期长,治理成本偏高,需要长时间坚持后期维护和管理等养护措施,才能实现长期控盐、控碱。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又称:治理盐碱地的暗管管网装置),该装置结构合理简单,施工方便,治理周期短,成本低,基本无养护费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暗管装置包括设置在待改良盐碱地块下的用于排盐碱暗管,所述排盐碱暗管分主管和支管(又称主、副暗管),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的管壁上设有(密布有)渗水孔隙,并由这些排盐碱暗管,即主管和支管组成地下管网结构,其特征是:

A.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又称主、副暗管)的管壁周围(外围)还敷设有(或填充有)敷料层,所述敷料层是由一层颗粒度直径为0.5-0.8cm,厚度为10--15cm的PVC或PE造粒料或陶粒组成的渗水层所构成,在所述敷料层的上方再铺设有一层10--15cm厚的碎石和/或粗砂粒层,使之形成一滤水层。

B.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是按照30-40米的间隔距离L分布,并且在铺设时应该根据待改良的盐碱地块的排水走向形成3-5°的倾斜度铺设,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的出水口是通向地面的明沟渠或通向水平面低于所述排盐碱暗管的人工集水井。

C.所述的设置于盐碱地块下排盐碱暗管,即由主管和支管(又称主、副暗管)组成的地下管网顶部距离地面的深度H(高度H)为80--100cm,设计管网顶部距离地面的深度H(高度H)仅为80--100cm,目的是为了铺设方便,降低施工成本。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景观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景观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75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