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临界机组甩负荷工况控制方法和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17256.1 | 申请日: | 2012-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0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 发明(设计)人: | 殷立宝;徐齐胜;崔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22B35/00 | 分类号: | F22B3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茹;曾旻辉 |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机组 负荷 工况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甩负荷工况控制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超临界机组甩负荷工况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甩负荷事故是指汽轮发电机组突然卸掉全部或部分负荷的一种事故现象。汽轮发电机组甩负荷会导致多种问题的出现,例如:因供电输变线路突然跳闸,使机组负荷无法正常输出;发电机保护动作,发电机出口开关跳开;汽轮机保护动作,高中压自动主汽门突然关闭;运行中某一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或油动机突然关闭等。
目前,超临界机组的使用已经是越来越普遍,超临界机组的甩负荷事故的发生对汽轮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影响甚大,运行中汽轮发电机组甩负荷,不仅直接对机组设备构成了威胁,造成机组设备损伤,而且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极大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甩负荷事故造成机组设备损伤,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超临界机组甩负荷工况控制方法和系统。
一种超临界机组甩负荷工况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检测到甩负荷工况时,投入点火系统并保留设定数量的制粉系统运行;
将锅炉的总煤量降至维持压力和燃烧稳定的额定燃料量,投入与所述总煤量相应的供水量;
打开高压旁路和低压旁路,根据机组负荷调整高压旁路和低压旁路的开度,控制锅炉压力恢复至正常状态。
一种超临界机组甩负荷工况控制系统,包括:
燃烧维持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甩负荷工况时,投入点火系统并保留设定数量的制粉系统运行;
燃料调整单元,用于将锅炉的总煤量降至维持压力和燃烧稳定的额定燃料量,投入与所述总煤量相应的供水量;
压力恢复单元,用于打开高压旁路和低压旁路,根据机组负荷调整高压旁路和低压旁路的开度,控制锅炉压力恢复至正常状态。
上述超临界机组甩负荷工况控制方法和系统,在发电机组发生甩负荷工况时,通过旁路控制来对锅炉内的蒸汽进行科学合理的排放,保证了锅炉可以安全稳定地运行,减少机组金属的应力损伤并保证电网供电安全。
通过旁路有效控制锅炉汽压、汽温、给水流量等主要参数,机组的锅炉在甩负荷工况的整个过程中,蒸汽压力和温度稳定,锅炉不灭火、不超压、不超温,主要参数都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确保机组在不停机、不停炉状态下重新快速并网,防止机组部件出现应力损伤、热膨胀和热变形,将汽轮机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超临界机组甩负荷工况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机组甩50%负荷后负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3为机组甩50%负荷后高旁开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4为机组甩50%负荷后主汽压和再热汽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5为机组甩50%负荷后主汽温和再热汽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6为机组甩100%负荷后负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7为机组甩100%负荷后高旁开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8为机组甩100%负荷后主汽压和再热汽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9为机组甩100%负荷后主汽温和再热汽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10为超临界机组甩负荷工况控制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超临界机组甩负荷工况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图1为超临界机组甩负荷工况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S101:当检测到甩负荷工况时,投入点火系统并保留设定数量的制粉系统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点火系统包括微油点火系统或等离子点火系统,一般情况下,保留2~3套制粉系统运行,维持锅炉所需的基本煤粉量,优选地,保留2套制粉系统运行。
通过保留2套制粉系统可以提高单个燃烧器的煤粉浓度,有利于锅炉稳定燃烧。
S102:将锅炉的总煤量降至维持压力和燃烧稳定的额定燃料量,投入与所述总煤量相应的供水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锅炉的总煤量的过程包括:在设定时间内将锅炉的总煤量降至额定燃料量的30%~40%;优选地,在5秒钟内将锅炉的总煤量降至额定燃料量的35%。
根据锅炉内的总煤量情况,此时需要投入与其相应的供水量,一般情况下,投入1台给水泵进行供水即可以达到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72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板式音响
- 下一篇:聚氨酯保温板水泥基卷材连续生产线涂覆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