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油气藏开发的全缝长三维压裂数值模拟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6977.0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2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师永民;张玉广;吴文娟;韩松;秦小双;张永平;王磊;师锋;李晓敏;柴智;郭馨蔚;吴洛菲;熊文涛;徐蕾;师春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赵娟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油气藏 开发 全缝长 三维 数值 模拟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用于油气藏开发的全缝长三维压裂数值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油气藏开发目标区域的叠前地震数据;
采用所述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弹性参数反演,获得所述油气藏开发目标区域的弹性参数数据体;
根据所述弹性参数数据体构建基于三维网格节点的岩石力学参数模型;
计算所述三维网格节点上的应力信息,生成三维应力场分布模型;
根据所述岩石力学参数模型以及三维应力场分布模型进行压裂过程中裂缝全缝长的三维数值模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参数数据体包括:岩石泊松比、杨氏模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弹性参数数据体构建基于三维网格节点的岩石力学参数模型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油气藏开发目标区域的井筒测井数据和岩心数据;
井间采用所述弹性参数数据体,井点结合所述井筒测井数据和岩心数据,采用储层空间展布和各向异性模型约束,建立基于三维网格节点的岩石力学参数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网格节点上的应力信息包括耦合叠加的重力应力、构造应力、孔隙应力及热应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油气藏开发目标区域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取心、测井数据建立地下油气藏三维空间储层地质模型;
所述根据岩石力学参数模型以及三维应力场分布模型进行压裂过程中裂缝全缝长的三维数值模拟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地下油气藏三维空间储层地质模型,岩石力学参数模型以及三维应力场分布模型,利用射线追踪法确定三维空间最大主应力方向,获得井筒以外地下三维空间上任意一点与压裂密切相关的各向异性非均质三维网格节点数值模型;
定量计算模拟出井点以外裂缝的实际展布产状,得到压裂裂缝全缝长的三维数值,包括:井筒左右两侧不对称分布的形态,全缝长的缝高、缝宽、缝长及裂缝面的几何形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所述压裂过程中裂缝全缝长的三维数值进行可视化。
7.根据权利要求1、2、4、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单井的裂缝全缝长的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在油气藏开发目标区域,进行非均质油藏矢量化井网部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单井的裂缝全缝长的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在油气藏开发目标区域,进行非均质油藏矢量化井网部署的步骤包括:
根据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确定井排方向;
根据裂缝各向异性程度确定井网形式;
根据裂缝延伸规模确定井距大小。
9.一种用于油气藏开发的全缝长三维压裂数值模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叠前地震弹性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油气藏开发目标区域的叠前地震数据;
反演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弹性参数反演,获得所述油气藏开发目标区域的弹性参数数据体;
岩石力学参数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弹性参数数据体构建基于三维网格节点的岩石力学参数模型;
三维应力场分布模型生成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三维网格节点上的应力信息,生成三维应力场分布模型;
全缝长三维压裂数值模拟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岩石力学参数模型以及三维应力场分布模型进行压裂过程中裂缝全缝长的三维数值模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力学参数模型构建模块包括:
单井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油气藏开发目标区域的井筒测井数据和岩心数据;
模型建立子模块,井间采用所述弹性参数数据体,井点结合所述井筒测井数据和岩心数据,采用储层空间展布和各向异性模型约束,建立基于三维网格节点的岩石力学参数模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网格节点上的应力信息包括:耦合叠加的重力应力、构造应力、孔隙应力及热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697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渐变气道增效型涡轮增压器
- 下一篇:一种直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