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纱机上的超大牵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6714.X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4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晔珺;范琥跃;孙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长江精密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70 | 分类号: | D01H5/7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纱机 超大 牵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牵伸装置,尤其是一种细纱机上的超大牵伸装置,属于纺织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棉纺细纱机牵伸装置是将喂入的粗纱均匀地拉长拉细到成纱所要求的细度的装置,现有的牵伸装置是由一组罗拉牵伸加一组皮圈牵伸组成,如图1所示,粗纱首先进入罗拉牵伸再进入皮圈牵伸,由于罗拉牵伸对纤维的控制能力有限,总牵伸倍数只能达到50倍左右;当纺制特髙支棉纱时,如200~300英支的棉纱时,必须把粗纱纺得很细,粗纱的均匀度明显恶化,并且在退绕时容易产生细节,造成细纱均匀度很差、断头多无法正常纺纱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细纱机上的超大牵伸装置,提高了细纱机的牵伸倍数,使得粗纱不用纺得很细,就能得到特高支的棉纱。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细纱机上的超大牵伸装置,包括摇架和罗拉座,特征是:在所述摇架下部安装后铁辊、中铁辊和前皮辊,在所述罗拉座上部安装分别与后铁辊、中铁辊和前皮辊相对应的后罗拉、中罗拉和前罗拉;在所述后铁辊和后罗拉的进纱方向的前方设置后上销和后下销,在后铁辊和后上销上绕设后上皮圈,在后罗拉和后下销上绕设后下皮圈,所述后上皮圈和后下皮圈分别在后上销和后下销处形成皮圈钳口;在所述中铁辊和中罗拉的进纱方向的前方设置中上销和中下销,在中铁辊和中上销上绕设中上皮圈,在中罗拉和中下销上绕设中下皮圈,所述中上皮圈和中下皮圈分别在中上销和中下销处形成皮圈钳口。
在所述后下皮圈内安装后张力装置进行张紧。在所述中下皮圈内安装中张力装置进行张紧。所述后张力装置安装在罗拉座上。所述中张力装置安装在罗拉座上。
所述后张力装置包括后张力架,后张力架的一端由销可转动地安装在罗拉座上,后张力架的另一端为第一张力部位,所述第一张力部位的轴向外表面为曲面弧形,该外表面与皮圈相接触。
所述中张力装置包括中张力架,中张力架的一端由销可转动地安装在罗拉座上,中张力架的另一端为第二张力部位,所述第二张力部位的轴向外表面为曲面弧形,该外表面与皮圈相接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成纱的均匀度(条干CV%降低1以上),细节少,纺特细支棉纱时最大牵伸倍数可达110倍,粗纱不用很细,避免了由此引起的问题;即使纺一般支数的棉纱,由于粗纱可以纺得较粗,粗纱机的单产高,可以减少粗纱机配置,同时降低用工用电。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细纱机上的牵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细纱机上的超大牵伸装置包括后铁辊1、后上皮圈2、后上销3、后下皮圈4、后下销5、后张力装置6、中铁辊7、中上皮圈8、中上销9、中下皮圈10、中下销11、中张力装置12、前皮辊13、前罗拉14、摇架15、罗拉座16、后罗拉17、中罗拉18、后张力架A、后张紧部位B、中张力架A’、中张紧部位B’等。
本发明包括摇架15和罗拉座16,在所述摇架15下部安装后铁辊1、中铁辊7和前皮辊13,在所述罗拉座16上部安装分别与后铁辊1、中铁辊7和前皮辊13相对应的后罗拉17、中罗拉18和前罗拉14;所述粗纱依次由后铁辊1和后罗拉17、中铁辊7和中罗拉18、前皮辊13和前罗拉14之间通过并进行牵伸,从而得到牵伸后的细纱;
在所述后铁辊1和后罗拉17的进纱方向的前方设置后上销3和后下销5,在后铁辊1和后上销3上绕设后上皮圈2,在后罗拉17和后下销5上绕设后下皮圈4,在所述后下皮圈4内安装后张力装置6进行张紧;所述后上皮圈2和后下皮圈4分别在后上销3和后下销5处形成皮圈钳口;
在所述中铁辊7和中罗拉18的进纱方向的前方设置中上销9和中下销11,在中铁辊7和中上销9上绕设中上皮圈8,在中罗拉18和中下销11上绕设中下皮圈10,在所述中下皮圈10内安装中张力装置12进行张紧;所述中上皮圈8和中下皮圈10分别在中上销9和中下销11处形成皮圈钳口;
所述后张力装置6和中张力装置12均安装在罗拉座16上,所述后张力装置6和中张力装置12包括张力架A,张力架A的一端由销可转动地安装在罗拉座16上,张力架A的另一端为张力部位B,所述张力部位B的轴向外表面为曲面弧形,该外表面与皮圈相接触。
本发明增加了一个皮圈牵伸装置,在工作时,粗纱进入后上皮圈2和后下皮圈4之间,后上皮圈2和后下皮圈4直接与粗纱接触,产生一定的摩擦力,阻止粗纱纤维提早变速;粗纱再依次经过中上皮圈8和中下皮圈10、前皮辊13和前罗拉14。在后上皮圈2和后下皮圈4的后上销3和后下销5处,形成一个柔和而又有一定压力的皮圈钳口,既能控制短纤维运动,又能使中上皮圈和中下皮圈钳口握住的纤维顺利抽出;因而,与原罗拉牵伸比,其纤维变速点平均位置离中上皮圈和中下皮圈的钳口最近,离散度最小,峰度最高,且分布对时间的波动性最小,通过优选有关工艺参数,例如,后隔距、后牵伸倍数和后钳口高度等,提高了成纱的均匀度(条干CV%降低1以上),细节少,纺特细支棉纱时最大牵伸倍数可达110倍,粗纱不用很细,避免了由此引起的问题;即使纺一般支数的棉纱,由于粗纱可以纺得较粗,粗纱机的单产高,可以减少粗纱机配置,同时降低用工用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长江精密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长江精密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67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卫生纸复卷机自动落卷装置
- 下一篇:液压螺旋压力机过载保护式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