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达松敏感水稻的筛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6451.2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0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舒庆尧;富昊伟;王启钊;李友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苯达松 敏感 水稻 筛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培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苯达松敏感水稻的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品种,在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中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实现杂交水稻商品化生产的国家,自1976年杂交稻大面积推广种植以来,全国杂交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已占水稻年播种面积的50%以上。近十年来,光温敏核不育系(T/PGMS)得到了成功利用,两系杂交稻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迄今为止,许多光温敏核不育系先后通过了鉴定。
杂交水稻品种真实性和纯度是杂种优势能否发挥的基础,是衡量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主要指标。光温敏核不育系是两系杂交稻的重要工具,由于其雄性不育性通过光温调控来实现,在异常自然条件下不育系出现部分育性恢复,导致杂交种纯度不高,存在潜在的应用风险性,例如1989年、2002年、2009年夏季异常低温导致一些两系不育系制种时自交结实,种子纯度严重下降,给两系杂交水稻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另一方面,三系法杂交稻制种过程中也会因不育系含有微效恢复基因而易自交结实,致使杂种F1的纯度下降。因此,在生产应用中急需一种快速简单的杂交种纯度检测技术,能尽量在生育早期快速、经济、有效的识别杂种中可能存在的不育系自交种子,并将其除掉以确保种子生产的安全。
利用诱变育种或者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苯达松敏感不育系,保持其它性状基本稳定,在制种阶段遇到低温阴雨的年份可以通过喷施一定浓度的除草剂有效地杀死自交不育系秧苗,确保生产田杂种的纯度,从而有效地避免两系杂交稻推广应用中因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波动所造成的风险。
目前,在培育苯达松敏感水稻时,常常采用诱发突变技术,创造突变群体,混收M1植株上的M2种子,单株种植M2植株。M2植株的种子则按单株收获,形成M2∶3株系,并一分为二,然后每株取一部分M2∶3种子(剩余M2∶3备用),种成M3株行,在M3处于三叶期时喷施一定浓度的苯达松溶液,筛选敏感水稻,其对应的剩余M2∶3用于后续验证和研究(Zhang J,Xu Y,Wu X,Zhu L A bentazon and sulfonylurea sensitive mutant:breeding,genetic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eed production of hybrid rice.Theor Appl Genet,2002,105:16-22.)。若已经有苯达松敏感水稻种质资源时,常常将此品种与其它品种杂交,混收F1植株上的F2种子,单株种植F2且按株收获F2∶3种子,并一分为二,然后每株取一部分F2∶3种子(剩余F2∶3备用)种成F3株行,在F3处于三叶期时喷施一定浓度的苯达松溶液,筛选敏感突变体,其对应的剩余F2∶3备用。
在培育苯达松敏感水稻过程中,由于需要单株收获所有M2植株上的M2∶3种子或者所有F2植株上的F2∶3种子,并按株系种植M3或者F3,且预留的种子和播种的种子要一一对应,因此这一技术路线造成筛选工作量很大,而且培育的成本及时间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达松敏感水稻的筛选方法,大幅减少了筛选的工作量,节省了培育成本和培育时间,有效提高了筛选效率。
一种苯达松敏感水稻的筛选方法,包括:
(1)播种水稻种子,育苗,移栽,待植株抽穗15-20d后,喷施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0.8%的苯达松水剂;5-10天后,观察水稻生长情况,如植株出现苯达松中毒症状,则记为疑似植株;
(2)按单株收获疑似植株上的种子,取一部分种子进行播种,于苗期喷施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0.8%的苯达松水剂,喷施后如出现苯达松致死症状,则确定该疑似植株上收获得到的种子为苯达松敏感水稻种子。
为了筛选获得苯达松敏感水稻,所述的水稻种子可采用诱变育种或杂交育种两种方法培育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64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自动输送装置
- 下一篇: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