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氟虱磺胺的杀虫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116351.X | 申请日: | 2012-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1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N47/40 | 分类号: | A01N47/40;A01N43/56;A01N43/40;A01N41/10;A01N41/06;A01P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55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氟虱 磺胺 杀虫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氟虱磺胺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化学名称:N-氰甲基-4-(三氟甲基)烟酰胺,分子式:C9H6F3N3O,氟啶虫酰胺对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效,并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它可从根部向茎部、叶部渗透,但由叶部向茎、根部渗透作用相对较弱。该药剂通过阻碍害虫吮吸作用而致效。害虫摄入药剂后很快停止吮吸,最后饥饿而死。
溴氰虫酰胺(Cyantraniliprole),分子式:C19H14BrClN6O2,溴氰虫酰胺是杜邦公司继氯虫酰胺之后成功开发的第二代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氰虫酰胺是通过改变苯环上的各种极性基团而成,具有更高效,适用作物更广泛,可有效防治鳞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害虫。
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化学名称:3-溴-N-[4-氯-2-甲基-6-[(甲氨基甲酰基)苯]-1-(3-氯吡啶-2-基)-1-氢-吡啶-5-甲酰胺,分子式:C18H14N5O2BrCl2,氯虫苯甲酰胺属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主要是激活兰尼碱受体,释放平滑肌和横纹肌细胞内贮存的钙离子,引起肌肉调节衰弱,麻痹,直至最后害虫死亡。该有效成分表现出对哺乳动物和害虫兰尼碱受体极显著的选择性差异,大大提高了对哺乳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安全性。
氟虫双酰胺(flubendiamide)化学名称:3-碘-N′-(2-甲磺酰基-1,1-二甲基乙烷基-N-{4-[1,2,2,2-四氟-1-(三氟甲基)乙基]-O-甲苯基}邻苯二酰胺,分子式:C23H22F7IN2O4S,氟虫双酰胺属新型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激活兰尼碱受体细胞内钙释放通道,导致贮存钙离子的失控性释放。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作用于昆虫细胞兰尼碱(Ryanodine)受体的化合物。对鳞翅目害虫有光谱防效,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产生,非常适宜于现有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的防治。对幼虫有非常突出的防效,对成虫防效有限,没有杀卵作用。渗透植株体内后通过木质部略有传导。耐雨水冲刷。
唑虫酰胺(tolfenpyrad)化学名称:4-氯-3-乙基-1-甲基-N-[4-(对-甲苯基氧基)苯基]吡唑-5-酰胺,分子式:C21H22ClN3O2,唑虫酰胺是原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其农药部分现属日本农药公司)开发的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阻止昆虫的氧化磷酸化作用,还具有杀卵、抑食、抑制产卵及杀菌作用。
氟啶虫胺腈,英文通用名(sulfoxaflor),分子式:C10H10F3N3OS化学名称:[1-[6-(三氟甲基)吡啶-3-基]乙基]甲基(氧)-λ4-巯基氨腈。氟啶虫胺腈是磺酰亚胺的一个杀虫剂,磺酰亚胺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即作用于胆碱受体内独特的结合位点而发挥杀虫功能。可经叶、茎、根吸收而进入植物体内。
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共毒系数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氟虱磺胺和氟啶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唑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氟虱磺胺和氟啶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唑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发明内容
单剂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抗性发生、药效下降等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以及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和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63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左右摆动的移丝结构
- 下一篇:针梳机平台输送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