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膜过滤功能的电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5480.7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3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文;许雅玲;郑宣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波鹰(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463;C02F1/465;C02F1/469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22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过滤 功能 电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膜过滤功能的电解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化学处理是物化处理技术中发展较为活跃的水处理技术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原电池原理或电解原理对废水进行处理。当前,有各种类型的电解装置和微电解装置,已应用于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等的处理中。但是,现有的电解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电极消耗大,电极材料污染水体;二是电极的电密度小,过电位高,工作电压较高,电能应用效率不高,能耗大;三是电解后,固液分离效果不理想,需要进行二次固液分离,工艺流程长。
金属膜,是一种孔径分布较均匀,孔径为0.01~10μm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1000道尔顿、粒径大于10nm的颗粒。过滤膜是最早开发的高分子分离膜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膜过滤装置就实现了工业化。膜过滤的工业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新型化工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业单元操作之一,用于分离、浓缩、纯化生物制品、医药制品以及食品工业中;还用于血液处理、废水处理和超纯水制备中的终端处理装置。在我国已成功地利用膜过滤进行了中草药的浓缩提纯。随着技术的进步,过滤膜的筛选、分离、浓缩功能也得到不断地改进和加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近年来,膜处理是物化处理技术中发展较为活跃的水处理技术,当前,有各类型膜过滤装置已应用于生活饮用水净化、市政废水、工业有机废水、电镀废水、油田废水等的处理中。但是,现有的膜过滤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同样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只具有筛选功能,污染物无法进一步降解;二是产水率较低,浓缩水产生量大,运行成本较高;三是膜组件容易污染堵塞,清洗频率高、用药量大,产生污泥量大、存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四是产生的淡水水质较差。因此,电解技术和膜过滤分离技术都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中国专利CN102295326A公开一种水电解装置,包括电解单元、水箱、气液混合器、气液分离器、电源,电解单元包括壳体,壳体顶部开设有进水口,其下方设有阳极钛给电孔板、β-PbO2阳极催化板、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Pt/C阴极催化板、阴极钛给电孔板,水箱底部设有咬合接口,顶部活动设有顶盖,顶盖上设有臭氧排出管、补水口,水箱上设有臭氧水排出口,气液混合器包括混合器容器,其上设有臭氧入口、进水口、臭氧水出口,气液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容器,其上设有氢气水入口、氢气排放管、排水口,电源正极与电解单元阳极相连接,电源负极与电解单元阴极相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电解装置和膜过滤装置存在功能单一、处理效果不佳、处理效率低等不足,提供一种相邻两极工作电压极低、电流密度大、能耗较小、电效率较高、没有电极消耗、能有效分离并降解水中污染物,集电解和膜过滤功能为一体的具有膜过滤功能的电解装置。
本发明设有壳体和电极组,在壳体底部设有进水口和进气口,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进水管路连接;进气口通过管道与曝气装置连接;壳体上部、下部分别设有溢流口、排污口,溢流口和排污口通过管道均与外部排污管路连接;
所述电极组设有支架、阴极、阳极和出水口;所述电极组通过支架固定在壳体上,所述阴极为具有过滤分离功能的金属膜组件,所述阳极为金属阳极、合金阳极、碳阳极、钛阳极等中的一种;所述阴极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电源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阳极接线柱和阴极接线柱,阴极的另一端设有过滤集水管和过滤反洗管,过滤集水管与吸水泵连接,过滤反洗管依次与反洗泵、加药管连接。
所述壳体可设有内层和外层,内层可采用工程塑料内层,外层可采用钢板外层;所述壳体可为圆形壳体或方形壳体等。
所述金属膜组件中的金属膜可选自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等中的一种。所述金属膜中的金属可选自镍、镍合金、不锈钢、钛等中的一种。
所述钛阳极表面可覆盖有纳米级贵金属氧化物涂层,所述贵金属氧化物涂层具有良好催化特性;所述纳米级贵金属氧化物涂层可采用晶粒为10~35nm的金属氧化物涂层。
所述阳极可为平板状阳极、圆弧状阳极、圆柱体阳极或网状阳极等。
所述电极组相邻两极板间的距离可为1~50mm。
所述阳极与阴极间的工作电压可为1~18V,电流密度可为1~300mA/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波鹰(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波鹰(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54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LED灯结构
- 下一篇:微动力液压触发式全断面断带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