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栓塞与急救体位演示心脏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5214.4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7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王薇;徐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09***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栓塞 急救 体位 演示 心脏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医学院及临床用教学仪器,具体为一种空气栓塞演示与急救
模型。
背景技术
空气栓塞是输液反应中的一种严重而紧急的反应。如进入的空气量大,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猝死,必须立即给予左侧头低脚高位的急救处理。在教学实践中,常用一组示意图片来说明空气栓塞的过程及原理、紧急处理方法及目的,比较抽象,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医学中疾病的处理体位很多,不彻底理解很易记混淆。其次,临床上有些患者会不配合相关理论性输液的宣教,造成不必要的意外。现有的心脏模型通常仅仅模仿了心脏的各个器官的构成,而未能反映出空气栓塞导致心脏内部的变化情况。因此,建立一个能帮助学生和患者能直观形象地明白空气栓塞的过程、原理以及临床的紧急处理方法的教学模型,是医学教学和实践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医学教学和临床实践中的需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有效显示空气栓塞过程及原理、紧急处理方法及目的的教学模型。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空气栓塞与急救体位演示心脏模型,包括由心脏外壳模型、上、下腔静脉模型、肺动脉模型以及主动脉模型组成,其中心脏外壳模型内设4个心腔、2个房室间瓣膜,上、下腔静脉模型、肺动脉模型以及主动脉模型分别于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相连,并分别用红蓝箭头在外部标明血液在管道内的行进方向,其特征在于:代表上、下腔静脉的管道入口处均设一硅胶封口,并各有一小管穿过房室间瓣膜直达右心室的注气小管,代表肺动脉的管道出口亦有一耐穿刺的硅胶密封小帽。
由于本发明能直观形象地演示了心脏内部空气栓塞的过程,使学生通过模型老教学,对空气栓塞能产生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帮助学生灵活牢固掌握有关心脏发生空气栓塞的医学知道、临床上能向患者直观明了地宣教减少意外发生,是医学教学和实践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解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法
如图1、2所示,用透明材质模拟人体心脏的形状制成心脏的模型,并根据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特征将各动静脉分别安装在相应的位置上。其中上腔静脉6与下腔静脉8模型的开口端分别用硅胶材质制成的封盖7封闭,但是注射器乳头可以从封盖7穿入注气,退出后封盖7的封口可自行闭合。
在上腔静脉6与下腔静脉8模型内分别连接两条注气小管5,注气小管5的入口端分别与上腔静脉6、下腔静脉8的封盖7相连,注气小管5的未端直达右心室4,代表空气由外周静脉达到右心室4的途径和演示时注气用。与右心室4相连的肺动脉1出口端亦有一耐穿刺的密封硅胶小帽2。心脏模型完成后,向模型内注满代表血液的红色液体3。
由上腔静脉4或下腔静脉8注入空气后,由于空气较液体轻,气泡上浮后,可在肺动脉1入口集结,形成较大气泡,从而阻塞肺动脉1入口——即空气栓塞过程。然后采用急救体位,使气泡浮向右心室4心尖部,避开肺动脉1入口。如此即演示了发生空气栓塞时的急救方法及原理。演示毕,再次回复原体位,使气泡重新浮向肺动脉1入口(在活体中,当气泡浮向右心室4心尖部后,随着心脏的搏动,会将空气混成气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1内,逐渐被吸收),再用长针头穿入耐穿刺密封于肺动脉1入口端的硅胶小帽2抽出注入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52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拼焊板
- 下一篇:一种桶装液体上料小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