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明胶纳米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5127.9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4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宏晨;倪世磊;张恺;孙海珠;金翔宇;杨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3/16 | 分类号: | C08J3/16;C08L89/00;C08K5/07;A61K47/42;A61K48/00;C12N15/87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张景林;刘喜生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明胶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明胶球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级、形态规则、尺寸均一、分散度好的明胶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明胶是胶原变性后形成的天然高分子,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能力和生物相容性而被广泛用于医疗和制药行业。随着生物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纳米级明胶球以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小尺寸、无毒、无抗原性等特点而成为倍受青睐的药物载体。当药物与明胶复合被制成载药明胶纳米球后,随着纳米球的稳定降解,可以达到缓释或控释药物的效果。特殊的明胶纳米球在体内还可以达到靶向分布的作用。作为基因载体,明胶纳米球还可以携带基因进入细胞,从而对肿瘤等疾病进行特异性治疗。明胶纳米球在未来的制药领域中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为药物和基因的载体,影响明胶纳米球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明胶球的尺寸、分散程度和球形。它们不但决定明胶纳米球的降解时间、药物释放特性,同时还决定明胶球能否进入细胞。由于明胶溶液粘度大,在制备明胶纳米球的过程中易发生球与球相互粘连甚至融合,从而使球的尺寸变大、相互粘连或球形不规则。这进一步导致明胶纳米球释放药物的速度不稳定,而且较大的或相互粘连的明胶纳米球在结合基因后无法进入细胞。目前制备明胶球的方法主要有乳化-凝聚法、单凝聚法和喷雾法。其中乳化-凝聚法利用油相乳化明胶溶液,过程相对繁复,且产物中易留有油相杂质,制备出的明胶球大小不均。而喷雾法制备明胶球时要求的温度较高,且往往制备出的明胶球尺寸相对较大,是制备微米级明胶球的常用方法。单凝聚法是最常用的制备纳米级明胶球的方法。但利用该法制备明胶纳米球时,由于明胶球在水相中不稳定,制得的明胶纳米球常存在粘连严重和球形不规则等问题。二次单凝聚法(two-step desolvation)以单凝聚法为基础,选取大分子量的明胶为材料制备明胶纳米球,使得形成的明胶球在粘连和球形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尺寸不均,球与球粘连、融合仍是明胶纳米球制备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这使目前制备的明胶纳米球在载药与载基因方面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明胶纳米球制备技术的不足而在二次单凝聚法基础上对明胶纳米球制备方法提出的进一步改进和创新,从而提供了一种制备纳米级、形态规则、尺寸均一、分散度好的明胶球的方法。这种明胶纳米球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达到缓释药物或向细胞内转染基因的目的。
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明胶纳米球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0.1~1g明胶加入到10ml水中,加热溶解制备成明胶水溶液,向该明胶水溶液中加入10ml丙酮,获得沉淀的明胶;
2)用10ml溶液溶解沉淀的明胶,并将反应体系的pH值调整为7.0~9.0;
3)在超声和冰水浴条件下用20ml~80ml丙酮乳化步骤2)的明胶溶液,得到乳化体系;
4)向上述乳化体系中加入100μl~400μl质量分数为25%的戊二醛,继续超声和冰水浴3~5分钟,然后将溶液固化;
5)最后将固化后的溶液离心,用丙酮在超声下清洗沉淀3~5次,烘干后得到明胶纳米球。
上述方法中,步骤1)中所用明胶为A型明胶,其等电点为7~9;步骤2)中的溶液是水或者是药物活性物质的水溶液;步骤3)中超声的功率密度为0.3w/cm2~0.5w/cm2,丙酮乳化明胶溶液是将明胶溶液逐滴加入到温度为-20℃~10℃的丙酮中;步骤4)是在-20℃~10℃条件下固化1h~48h;步骤5)中的离心条件为9000r/min~13000r/min;是在50℃~60℃条件下烘干,从而得到明胶纳米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51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