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4997.4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7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许成威;刘阳;高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曹志霞 |
地址: | 528244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器 室外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领域,确切地说是指一种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空调的室外换热器大部分都是按标准制造,如单排换热器铜管1的直径为:φ9.52,则换热器翅片2的宽度为:21.65mm,换热器翅片片型为对称翅片;如单排换热器铜管1的直径为:φ7,则换热器翅片2的宽度为:12.7mm,换热器翅片片型为对称翅片。这样换热器翅片片型为对称翅片的结构导致换热器翅片2的换热能力没得到充分利用,进而使得用于加工换热器翅片2的铝材用料和用于加工换热器铜管1的铜材用料较大,增加了空调的生产成本。
为此,在不影响整机性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来减少铜材和铝材的消耗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可以提高换热效率,能够在不影响空调整机性能的情况下减少空调对铜材以及铝材的消耗,从而降低空调的材料成本。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包括换热器铜管、换热器翅片和分流管,所述换热器翅片非对称套接在所述换热器铜管上;所述换热器铜管周向截面圆心的偏移所述换热器翅片的中心线的距离为1/8-3/8的换热器翅片宽度,所述换热器铜管周向截面圆心的偏移方向与换热器的进风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翅片的宽度为18.19mm-21.65mm。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铜管的直径为7mm-9.52mm。
优选地,所述分流管采用钢衬铜管制成。
优选地,所述分流管通过钎焊方式与换热器铜管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换热器翅片非对称套接在换热器铜管上;换热器铜管周向截面圆心的偏移换热器翅片的中心线的距离为1/8-3/8的换热器翅片宽度,换热器铜管周向截面圆心的偏移方向与换热器的进风方向相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通过换热器翅片非对称套接在换热器铜管上,换热器铜管周向截面圆心的偏移方向与换热器的进风方向相反,在进风方向的换热器翅片面积较小,当风流刚接触到换热器翅片时,由于风流的流速较大,温度较低,换热器铜管周向截面圆心的偏移能够增大风流的风阻,较小风流的流速,面积较小的换热器翅片一侧起到一定的预热作用;当风流经过预热后进入到面积较大的换热器翅片一侧,由于此时风流的流速减小了,可以增加风流与换热器翅片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从而提高换热效率,进而在能够在不影响空调整机性能的情况下减少空调对铜材以及铝材的消耗,从而降低空调的材料成本。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由于分流管不参与换热器的换热,因此分流管的材料对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不会产生影响,分流管采用钢衬铜管制成,进一步降低铜材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由于分流管采用钢衬铜管制成,为了避免漏焊和难焊,分流管通过钎焊方式与换热器铜管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中换热器铜管与换热器翅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中换热器铜管与换热器翅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进风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
请参见图2-图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中换热器铜管与换热器翅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进风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包括换热器铜管1、换热器翅片2和分流管3,换热器翅片2非对称套接在换热器铜管1上;换热器铜管1周向截面圆心的偏移换热器翅片2的中心线的距离为1/4的换热器翅片宽度,换热器铜管1周向截面圆心的偏移方向与换热器的进风方向相反。换热器翅片2的宽度为18.19mm。换热器铜管1的直径为7.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49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气相氯化法生产三氟三氯乙烷
- 下一篇:胶囊外壳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