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改善肺部PM2.5沉积的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114966.9 | 申请日: | 2012-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6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 发明(设计)人: | 魏大华;卢其福;黄喜梅;刘薇;随晶晶;周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6 | 分类号: | A61K36/8966;A61P11/00;A61K31/045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曾旻辉 |
| 地址: | 51149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组合 制备 预防 改善 肺部 pm2 沉积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改善肺部PM2.5沉积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PM2.5(particular matter 2.5)是指空气动力学≤2.5μm的细颗粒物,在大气颗粒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约为70%。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2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指数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写入“国标”,纳入各省市强制监测范畴。
诸多医学专家在临床上发现,由细颗粒物造成的阴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巨大。当颗粒物粒径10μm时,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2.5μm~10μm时,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2.5μm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造成肺部PM2.5沉积。由于细颗粒物表面吸附着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可通过呼吸沉积在肺泡,最终造成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引发包括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气喘、痰多等症状。而且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肺部PM2.5沉积引发的肺部以及次生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明·赵献可《医贯·内经十二官·形影图说》曰:“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覆诸脏,虚如蜂巢,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中医认为,肺脏是质地疏松的分叶状脏器。由于肺叶娇嫩,且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易被外邪侵害又不耐寒热,故有“肺乃娇脏”之说。中医的病因学说包括外感六淫和内伤七情,PM2.5属中医“外邪”范畴,由口鼻而入客于肺络则消灼肺津,以至津气失濡,气阴两亏,痰浊阻肺,气机升降失常,实为外来之燥邪。现代病理学研究表明,PM2.5可能通过氧化、炎症刺激及对遗传物质的作用对机体造成损伤,如产生细胞毒性,肺功能障碍等恶性后果。然而,肺部PM2.5沉积致病的病因病机尚缺乏突破性的进展。
针对预防肺部PM2.5沉积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改善和治理环境方面,如增加绿化、减少工业和汽车污染排放等,或者采取减少外出等消极应对方法。目前,尚未出现预防和预防和改善肺部PM2.5沉积致肺部疾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申请人已在申请号200810026915.4,发明名称为“一种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中主要公开了蜜炼川贝枇杷膏的组成和制备方法。其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所致的感冒诸病,如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等。鉴于各种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策略的不同,对于能否预防和改善PM2.5致肺部沉积仍需要技术人员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新应用。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如下。
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改善肺部PM2.5沉积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陈皮10-30份,桔梗10-50份,水半夏10-30份,枇杷叶50-150份,款冬花5-15份,川贝母5-15份,北沙参10-30份,五味子2-8份,杏仁10-30份或0.1%杏仁水10-30份,杏仁油0-1份,薄荷脑0.1-0.3份或薄荷10-30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为膏滋剂、糖浆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剂、口服液或注射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为蜜炼川贝枇杷膏。
本发明是在研究现代中医预防和改善肺部PM2.5沉积的理论基础上,在临床医生观察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涉及PM2.5肺部沉积引发的疾病有确切疗效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量的药效学试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其作用机理而发明的。本发明的思路如下:
从中医理论研究方向分析,PM2.5属中医病因学说中的“燥邪”范畴,又肺为娇脏,喜清肃滋润而恶燥,肺主呼吸,开窍于鼻,直接与自然界的大气相通,外合皮毛,燥邪伤人,多从口鼻入,故燥邪最易伤肺。燥邪犯肺,使肺津受损,清肃失职,从而出现干咳少痰、喘息胸痹等症状。针对肺部PM2.5沉积,中医药以清肺润燥为治疗的基本原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49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