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跨度超细长钢绞线双层张拉套管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4542.2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5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红;生振杰;杜澎泉;冯磊;冯岭;王群;樊云鹏;顾军兵;季素玲;崔新玉;张鹏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六局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45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度 细长 钢绞线 双层 拉套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绞线套管制作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跨度超细长钢绞线双层张拉套管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钢屋盖采用国内新颖的体内张拉结构,跨度可达到100米,屋盖第三层为双层张拉套管,外管是直径为425mm的钢管,内管是直径为152mm的钢管,两钢管之间用壁厚为10mm的钢环板支撑,总长度100m,重22吨。双层张拉套管又细又长,施工安全和质量不易保证,其制作方法直接影响钢绞线的穿越及其张拉施工质量,同时影响其自身吊装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大跨度超细长钢绞线双层张拉套管制作方法,采用该方法易于保证套管吊装的安全性及其施工质量。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跨度超细长钢绞线双层张拉套管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施工现场双层张拉套管设计安装位置的正下方的地面上沿跨度方向布置多个支架;
二)找平所有支架,使它们的支撑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并在它们上标记出位于双层张拉套管设计安装位置正下方的支撑中心线;
三)在左端支架上沿事先标记出的支撑中心线布置第一根外管并点焊固定,然后将第一根内管穿入第一根外管中,并使第一根内管的右端伸出在第一根外管的右端之外,在第一根外管的两端部内按照设计位置嵌入内管支撑环板a,并将内管支撑环板a焊接在第一根外管上;
四)继续沿支撑中心线方向布置第二根内管,第二根内管通过垫块支撑在支架上,左端与第一根内管的右端对口焊接;
然后将第二根外管套在第二根内管上,并使第二根内管的右端伸出在第二根外管的右端之外;
将第二根外管的左端与第一根外管的右端对口点焊,调整第一根外管和第二根外管,使它们水平,且与支撑中心线吻合;
然后将第二根外管的左端与第一根外管的右端对口焊接,最后在第二根外管的右端部内嵌入内管支撑环板b,并完成内管支撑环板b与第二根外管的焊接;
五)重复步骤四),直到完成整根双层张拉套管的组对焊接;
六)测量整根双层张拉套管的水平度和直线度,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完成防腐涂装。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现场地面整体组对、焊接、防腐的加工制作方法,制作位置正对双层张拉套管的安装位置,从双层张拉套管的一端开始拼装,内、外管同步安装,易于保证施工质量,易于确保安全施工,为后续构件整体吊装、钢绞线穿越以及钢绞线张拉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短,施工风险低,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步骤三)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发明步骤四)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步骤六)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第一根外管,3、第一根内管,4、内管支撑环板a,5、第二根内管,6、垫块,7、第二根外管,8、内管支撑环板b。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4,一种大跨度超细长钢绞线双层张拉套管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施工现场双层张拉套管设计安装位置的正下方的地面上沿跨度方向布置多个支架1。
二)从中间支架1开始向两端用水平仪对每个支架进行调平,找平所有支架1,使它们的支撑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用经纬仪从一端支架1向另一端支架1打出位于双层张拉套管设计安装位置正下方的支撑中心线,并在所有支架1上标记出该支撑中心线。
三)在左端支架1上沿事先标记出的支撑中心线布置第一根外管2并点焊固定,然后将第一根内管3穿入第一根外管2中,并使第一根内管3的右端伸出在第一根外管2的右端之外,在第一根外管2的两端部内按照设计位置嵌入内管支撑环板a4,并将内管支撑环板a4焊接在第一根外管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六局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六局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45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