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汽车防撞雷达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4493.2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6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李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93 | 分类号: | G01S13/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汽车 雷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汽车防撞雷达。特别是涉及一种系统结构简单、发射频谱窄、对接收处理简单、系统成本低,几乎不存在距离和速度的模糊的智能汽车防撞雷达。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需求日益增加,城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环境恶化等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承受着不断恶化的交通的困扰,据美国有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美国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将会超过1500亿美元,而日本东京目前因交通拥堵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230亿美元,解决交通问题的传统办法是修建或扩建道路,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日益减少,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也越来越少。在这种背景下,把车辆和道路综合起来系统地解决交通问题的思想就油然而生,这就是智能交通系统(ITS)。
对公路交通事故的分析显示,在司机、汽车、道路三个环节中,司机是可靠性最薄弱的环节。统计数据表明,80%以上的车祸是由于汽车司机反应不及时造成的,超过65%的车辆相撞属于追尾相撞。在追尾事故中,有45%是由于司机没有看清楚前方的车辆,30%是发现有危险采取措施时己经太晚,事故无法避免了。高速公路上因为车速快反应时间短司机长时间驾驶产生疲劳会导致反应慢,遇到雨、雪、雾等天气时路面打滑能见度低,事故发生概率更高。
因此开发一种系统结构简单、对接收处理简单、系统成本低的智能汽车防撞雷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系统结构简单、发射频谱窄、对接收处理简单、系统成本低,几乎不存在距离和速度的模糊的智能汽车防撞雷达。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汽车防撞雷达,包括有DSP系统电路,还设置有:AD转换电路、电平转换电路、报警电路、译码电路。
所述的AD转换电路,包括抗混叠滤波器和AD转换电路两部分。
所述的DSP系统电路是整个控制器的控制核心,主要由晶振系统、电源系统和复位电路、JTA6接口等组成;DSP系统电路主要完成逻辑控制和雷达信号处理。
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完成电平转换和信息存储。由于傅立叶变换的运算量相当大,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尽管DSP片内存储器很大,但片外存储器仍不可缺少,需要进行存储器的扩展。
所述的报警电路由继电器及其驱动电路组成,单片机指令经过逻辑计算输出由驱动电路控制继电器,继电器打开或关闭相对报警电路的开断。
所述的译码电路完成DSP系统与人机界面之间的译码与控制。
本发明的智能汽车防撞雷达,是一种系统结构简单、对接收处理简单、系统成本低的智能汽车防撞雷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必将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框图;
其中:
1:A/D转换电路 2:DSP系统电路 3:电平转换电路
4:报警电路 5:译码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系统结构简单、发射频谱窄、对接收处理简单、系统成本低,几乎不存在距离和速度的模糊的智能汽车防撞雷达。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汽车防撞雷达,包括有DSP系统电路,还设置有:AD转换电路、电平转换电路、报警电路、译码电路。
所述的AD转换电路,包括抗混叠滤波器和AD转换电路两部分。
所述的DSP系统电路是整个控制器的控制核心,主要由晶振系统、电源系统和复位电路、JTAG接口等组成;DSP系统电路主要完成逻辑控制和雷达信号处理。
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完成电平转换和信息存储。由于傅立叶变换的运算量相当大,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尽管DSP片内存储器很大,但片外存储器仍不可缺少,需要进行存储器的扩展。
所述的报警电路由继电器及其驱动电路组成,单片机指令经过逻辑计算输出由驱动电路控制继电器,继电器打开或关闭相对报警电路的开断。
所述的译码电路完成DSP系统与人机界面之间的译码与控制。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局限性,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采用其它形式的同类部件或其它形式的各部件布局方式,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44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基岛芯片倒装无源器件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金玉水晶梨的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