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阅读轨迹识别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4276.3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8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十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4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阅读 轨迹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阅读轨迹识别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目前终端设备包括各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并带有前置摄像装置数字(或电子)终端,例如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其他计算设备等。同时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用终端设备进行阅读,即通过终端设备对包含文本、文本加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浏览的行为,这种浏览行为的对象可以称之为“文档”。
用户通过终端设备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要识别用户对内容的阅读轨迹,即用户是否阅读完某篇文档,目前的技术方案大都是通过用户的打开和关闭操作以及阅读过程中的操作来识别的。首先通过用户打开和关闭(或者退出)一篇文档的时间差以及文档的段落和字数,模糊分析用户是否完整阅读该篇文档;如果该文档内容超过一屏,则根据用户是否翻页或者通过触摸屏来进行向下的滑屏操作,模糊分析用户是否完整阅读该篇文档。
现有的技术方案无法精准分析出用户是否阅读完一篇文档。例如也许用户打开一篇文档后,立即打了一通电话,然后又关闭了该文档,现有技术方案会误以为用户已经阅读完该文档。而且现有的技术方案无法精准分析出用户阅读文档的位置,无法判断当前的阅读用户数,即几个人在阅读同一篇文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阅读轨迹识别的方法,能够获取最精准的用户阅读轨迹信息,便于向用户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阅读轨迹识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户阅读终端设备屏幕上的内容时,启动终端设备的摄像装置;
B、摄像装置获取用户眼部的图像数据;
C、提取图像数据中的瞳孔,获得用户视线的位置;
D、记录用户视线的位置变化,形成用户的视线运动轨迹,终端设备将用户的视线运动轨迹转变成视线在终端设备屏幕上的坐标轨迹,获得阅读轨迹。
还包括以下步骤:
终端设备根据阅读轨迹和终端设备屏幕上的内容分析用户的阅读行为。
步骤C中提取图像数据中的瞳孔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用户眼部的眼球图像,利用亮瞳孔和暗瞳孔技术,提取出眼球图像内的瞳孔。
步骤C中获得用户视线的位置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角膜反射法校正摄像装置与眼球的相对位置;
将角膜反射点数据作为摄像装置和眼球的相对位置的基点,瞳孔中心位置坐标表示用户视线的位置。
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获取最精准的用户阅读轨迹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与阅读内容相结合,从而准确了解用户对那些内容更加感兴趣,便于向用户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阅读轨迹识别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阅读轨迹识别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用户阅读终端设备屏幕上的内容时,启动终端设备的摄像装置。由于现在的终端设备都配备了摄像装置,因此当用户打开某个文档时,就可以触发打开该终端设备的摄像装置。
步骤102、摄像装置获取用户眼部的图像数据。
步骤103、采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用户眼部的眼球图像, 再利用亮瞳孔和暗瞳孔技术,提取出眼球图像内的瞳孔。
步骤104、利用角膜反射法校正摄像装置与眼球的相对位置,将角膜反射点数据作为摄像装置和眼球的相对位置的基点, 瞳孔中心位置坐标表示用户视线的位置。
步骤105、记录用户视线的位置变化,形成用户的视线运动轨迹,终端设备将用户的视线运动轨迹转变成视线在终端设备屏幕上的坐标轨迹,获得阅读轨迹。
步骤106、终端设备根据阅读轨迹和终端设备屏幕上的内容分析用户的阅读行为。例如,用户视线轨迹在某个文档的某个段落停留的时间较长,可以判断用户对这部分内容更加关注,也就表露出用户的兴趣点,终端设备就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点,向用户推荐更多的类似内容,供用户阅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十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十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4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现场考勤的系统
- 下一篇:在橡皮土层中旋挖钻进成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