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喷泉码的实时TCP传输协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3607.1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4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崔勇;潘广进;王弘毅;徐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00;H04N7/2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喷泉 实时 tcp 传输 协议 | ||
1.基于喷泉码的实时TCP传输协议,其特征在于,在TCP传输前,将多媒体数据帧中的关键帧利用喷泉码进行分段编码,传输时每个TCP报文包含当前所需要的非关键帧原始数据和下一关键帧编码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喷泉码的实时TCP传输协议,用于多媒体的传输,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初始化:p←0,建立TCP连接后,对首个关键帧进行喷泉码编码并进行冗余传输,直到解码成功率达到δ;
步骤二,传输过程中根据ACK信息实时更新丢包率p,并计算下一关键帧的大小T和该帧之前所有非关键帧总大小S,(n,Δn,ΔS)←(0,0,S);
步骤三,根据网络质量和传送接收双方CPU处理能力确定编码包大小k,计算发送方至少发送的编码包数n′←[T/k-log2(1-δ)-n]/(1-p)-Δn(1-p);
步骤四,根据n′、ΔS和k来封装TCP报文,以保证关键帧和非关键帧同时传输完成;
步骤五,当收到ACK时,实时更新链路信息和多媒体数据帧的传输情况,若当前关键帧尚未传输完则继续执行步骤三,否则执行步骤二;
步骤六,当数据全部传输完毕时,链路断开连接;
以上步骤中,n为已成功收到的该关键帧有效编码包数,δ为解码成功率,ΔS为剩余非关键帧大小,Δn为已发送但仍未收到的编码包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喷泉码的实时TCP传输协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封装TCP报文的方法采用传统IP分组封装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360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传感器及其驱动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钻井液用快钻剂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