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UWB技术的楼宇定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3373.0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2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尹启刚;孙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数卫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1/02 | 分类号: | G01S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uwb 技术 楼宇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RFID和UWB(Ultra-Wideband,超宽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UWB技术的楼宇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于人员定位,通常都采用以下几种方案:
1.红外线室内定位技术。红外线室内定位技术定位的原理是,红外线IR标识发射调制的红外射线,通过安装在室内的光学传感器接收进行定位。虽然红外线具有相对较高的室内定位精度,但是由于光线不能穿过障碍物,使得红外射线仅能视距传播。直线视距和传输距离较短这两大主要缺点使其室内定位的效果很差。当标识放在口袋里或者有墙壁及其他遮挡时就不能正常工作,需要在每个房间、走廊安装接收天线,造价较高。因此,红外线只适合短距离传播,而且容易受其它光源干扰,在精确定位上有局限性。
2.超声波定位技术。超声波测距主要采用反射式测距法,通过三角定位等算法确定物体的位置,即发射超声波并接收由被测物产生的回波,根据回波与发射波的时间差计算出待测距离,有的则采用单向测距法。超声波定位系统可由若干个应答器和一个主测距器组成,主测距器放置在被测物体上,主测距器向位置固定的应答器发射相同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应答器在收到无线电信号后同时向主测距器发射超声波信号,主测距器根据接收的信号测算出与各个应答器之间的距离。当同时有3个或3个以上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应答器做出回应时,可以根据相关计算确定出被测物体所在的二维坐标系下的位置。超声波定位整体定位精度较高,结构简单,但超声波受多径效应和非视距传播影响很大,同时需要大量的底层硬件设施投资,成本太高。
3.蓝牙技术。蓝牙技术通过测量信号强度进行定位。这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传输技术,在室内安装适当的蓝牙局域网接入点,把网络配置成基于多用户的基础网络连接模式,并保证蓝牙局域网接入点始终是这个微微网(Piconet)的主设备,就可以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蓝牙技术主要应用于小范围定位,例如单层大厅或仓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UWB技术的楼宇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结合RFID技术来实现对楼宇人员的定位。
由于方法中涉及UWB技术,作为一种高速、低成本和低功耗,抗多径干扰、穿透能力强的新兴无线通信技术。UWB信号是带宽大于500MHz或基带带宽和载波频率的比值大于0.2的脉冲信号,具有很宽的频带范围,频带从3.1GHz~10.6GHz,并限制信号的发射功率在-41dBm以下。这样使得其在符合IEEE802.15.4a的低速低功率传输的情况下非常适合应用于室内静止或者移动物体以及人的定位跟踪,能提供十分精确的定位精度。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UWB技术的楼宇定位方法,包括TOA距离估计和模糊逻辑的权值选取两个步骤;
所述TOA距离估计是利用检测接收信号中的直达路径的到达时间,来测量通信收发节点间的距离,具体来说就是:对于一个单路径加性白噪声信道条件,利用TOA测距的距离估计根均方差,即采用公式和来计算,其中,c为光速,RSNR为信噪比,β为信号的有效带宽。
其中,S(f)为发送的传输信号的傅立叶变换。显然,估计的根均方差同信号的RSNR和有效带宽有关,RSNR和有效带宽越大,估计的根均方差越小。由于UWB信号带宽非常宽,UWB无线信号应用基于时间的技术可实现相对精确的定位。
所述模糊逻辑的权值选取步骤为:
(1)设UWB信号在T0时刻被发送,在接收端节点接收到的首次到达信号和幅度最强信号的到达时刻分别为Tf和Ts,通过公式T=α·Tf+(1-α)·Ts来计算得出直达信号到达时刻;
(2)使用模糊逻辑技术来选取权值α,设首次到达信号和幅度最强信号的幅度分别为Ef和Es,并定义E=|Ef|/|Es|,Tr=(Tf-T0)/(Ts-T0)。Er和Tr为模糊逻辑函数的输入,α为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数卫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数卫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33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