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笔记本电脑专用移动键盘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3093.X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2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建峰 |
主分类号: | G06F3/02 | 分类号: | G06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电脑 专用 移动 键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脑键盘,尤其针对笔记本电脑而开发的一种移动键盘。
背景技术
电脑作为人们的办公工具,目前有台式机和笔记本两种类型。
台式机的一些不便给笔记本电脑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笔记本电脑的一些相关配套硬件几乎都是在沿用台式机的,其中键盘作为电脑最主要的信号输入设备,虽然笔记本电脑本身配有固定键盘,但固定键盘若按键损坏不管是维修还是更换都给用户带来不便,同时由于其内部机构精细甚至还可能在修理的过程中损坏电脑内部的其它硬件,因此移动键盘对于笔记本电脑也是有必要的。
笔记本电脑以体积小、占空间少、外形美观为主导,相配套的移动键盘也自然得适宜,但目前市场上还未有专门针对笔记本电脑而开发的移动键盘,本发明就是针对这个不足而专门开发的一款笔记本电脑专用移动键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台式机键盘用于笔记本电脑带来的占空间、键面易沾灰尘、外形不美观问题,提供一种基本不占笔记本电脑外部周围空间、防尘、美观的笔记本电脑专用移动键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专用移动键盘,该电脑键盘包含键盘本体,四个相同结构的可调节支脚,后脚掌浅槽,翻盖,USB数据线,数据线槽。
该键盘本体设计成薄的长方体型,长度比笔记本电脑长2-3cm,宽度13-16cm,厚度1-1.6cm。
该键盘的四个结构相同的支脚安装在键盘底部的四个角上用于支撑键盘,四个支脚皆可收进、拉出、转折,支脚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薄板面、转轴、楔体脚掌,转轴的旋转角度设置范围是由内侧向外侧150°,可以通过调节旋转角度来控制键盘的高度,楔体脚掌是通过两根不锈钢细杆与旋转轴连接的,脚掌用橡胶类材料制作,优选顺丁橡胶。
该键盘的后脚掌浅槽有两个,设在键盘底部对应折放时的后支脚(数据线槽的那端为前支脚)的楔体脚掌,可以容纳半个脚掌面,方便收起支脚时键盘放于电脑前端桌面上使用时,键盘有一个前高后低的小倾斜度便于输入。
该键盘的USB数据线是从键盘的右上角右侧面引出,数据线的引出口与键面的数据线槽采用斜坡流线的过渡方式,数据线插头是侧放在槽中,可以为键盘缩小一些宽度,数据线长度为键盘长的1/2-2/3倍。
该键盘的数据线槽设置在键盘的前端。
该键盘的翻盖安装在键盘的左侧,翻盖与键盘采用转轴结构连接,翻盖即可正面盖在键盘上又可翻转盖在键盘背面,翻盖四个角上分别留有空方,在翻盖盖在键盘背面时不会压着支脚,也方便展开支脚,翻盖右端中部设有卡齿且盖的两面皆有卡齿,且靠近键面的卡齿要浅一点,当翻盖反盖到键盘背面时,键盘又放在电脑前端使用时,露出的卡齿不至于顶着键盘,翻盖可以在键盘正面盖上也可以翻转在键盘背面盖上,键盘右端以翻盖卡齿相对应的部位设有一个齿槽,齿槽是对通的,两面皆可咬住卡齿。如上所述,也可等效改变,翻盖安装在右边,卡槽在键盘左边。
该键盘上的按键设计为薄平结构,键高略低于前后边缘空方处,当翻盖盖上时不会压着按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专用移动键盘整体效果示意图,键面区域的虚线5表示翻盖盖在键盘背面,虚线12表示键盘背面的后脚槽;
图2为本发明键盘收起时的背面结构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键盘的正面打开过程中的效果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脚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翻盖的转轴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USB数据线引出口与数据线槽的过渡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好的被广大笔记本电脑用户理解熟悉,从而认可、喜爱、选择这款产品。
图1是本发明笔记本电脑专用移动键盘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效果示意图,该笔记本电脑专用移动键盘主要包括键盘本体,四个相同结构的支脚,支脚由图1中的1、2、3三个组件构成,后脚掌浅槽12,翻盖5,USB数据线9,数据线槽10,卡齿6,齿槽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建峰,未经周建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30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将现有硅管芯结合到3D集成叠置体中的方法
- 下一篇:电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