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应性防刺漏轮胎密封胶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2482.0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4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伟达 |
主分类号: | C09J115/00 | 分类号: | C09J115/00;C09J153/02;C09J145/00;C09J157/02;C09J193/04;C09J11/06;C09K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江苏省张家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 性防刺漏 轮胎 密封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密封胶的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反应性防刺漏轮胎密封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将热塑性弹性体与改性增粘树脂,液体增塑剂,防老剂等在170-220摄氏度下混合,用耐高温泵将其粘稠的混合物在170-220摄氏度和压力下喷涂在轮胎内侧表面上,制得防刺漏轮胎。其代表性的是中国专利CN1303409A,将SBS热塑性弹性体与一定量的粘合剂,液体增塑剂等混合,在200-250摄氏度下,将其流体涂覆在轮胎内侧表面,制得防刺漏安全轮胎。
现有技术为了使防刺漏轮胎密封胶能够均匀地涂覆到轮胎内侧表面,采用热熔型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在常温下是具有自粘性的软弹性体材料,而在80摄氏度以上,就开始变软,失去强度,120以上摄氏度,就可以变成可流淌的粘性液体。该液体就可以容易地涂覆在轮胎内侧表面。
在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或者在高温天气下,汽车轮胎的温度很容易达到或超过110摄氏度。使用现有技术所制造的防刺漏轮胎密封胶就会在轮胎内部产生流淌,不但使轮胎失去了防刺漏功能,而且破坏了轮胎的动平衡,使汽车无法高速行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反应性防刺漏轮胎密封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反应性防刺漏轮胎密封胶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①,将环氧化天然橡胶塑炼软化,在此期间软化剂的加入量为环氧化天然橡胶重量比的80%-150%;步骤②,加入胺烷氧基三甲氧基硅烷或是胺烷氧基三乙氧基硅烷,继续塑炼反应10-30分钟,并保持材料温度在60-90摄氏度之间,制取三甲氧基或是三乙氧基硅烷接枝改性天然橡胶;步骤③,进行热熔型加工,将三甲氧基或是三乙氧基硅烷接枝改性天然橡胶与辅助制剂进行混合,在170-200摄氏度的高混合釜中搅拌熔化并保持真空,即可制得反应性防刺漏轮胎密封胶成品。
上述的反应性防刺漏轮胎密封胶的制作方法,其中:在软化过程中,采用双辊开放式炼胶机或者是密闭式炼胶机加工软化和反应。
进一步地,上述的反应性防刺漏轮胎密封胶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的添加剂为重量百分比0.5%-5%的胺烷基甲氧基硅烷类,或是,重量比0.5%-5%的胺烷基乙氧基硅烷类化学剂。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反应性防刺漏轮胎密封胶的制作方法,其中:步骤③中采用的辅助制剂与三甲氧基或是三乙氧基硅烷接枝改性天然橡胶的混合重量比例如下,三甲氧基或是三乙氧基硅烷接枝改性天然胶6%-30%,热塑性弹性体20%-35%,增粘剂20%-40%,液体增塑剂20%-40%,防老剂0.5-2.0%。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反应性防刺漏轮胎密封胶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包括苯乙烯与丁二烯或异戊二烯嵌段共聚高分子,其包括有,SBS、SEBS、SIS、SEPS。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反应性防刺漏轮胎密封胶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的增粘剂包括有萜烯树脂、石油树脂、氢化松香、松香甘油脂、松香乳液、氢化松香甘油脂、松香季戊四醇脂、萜烯酚醛树脂、氢化石油树脂中的一种或是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反应性防刺漏轮胎密封胶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的液体增塑剂为环烷油或是芳香油及其混合物。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反应性防刺漏轮胎密封胶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的防老剂为受阻酚类或是胺类防老剂。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可以与空气中微量的水形成三维交联网络反应的活性分子接枝到在高温下可以流动的环氧化天然橡胶的线型高分子链上,制得高温下依然可以流动,在空气中又可以形成三维交联网络,从而在高温下稳定的接枝改性天然橡胶。再利用该接枝改性天然橡胶配合成热熔压敏密封胶。由此发明所制得的防刺漏轮胎密封胶既可以利用现有设备进行热熔密封胶加工,也可以在高温下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伟达,未经张伟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24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