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连接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2226.1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7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付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方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15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连接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元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池连接的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产品越来越趋向于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电子产品的电池也要适应这种发展的需求,电池地位的重要性越发的突出。在某些场合下,常常需要将多个电池并联或者串联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一种电池连接组件将多个电池连接在一起。
但是,目前的电池连接组件与电池相配合后,往往体积较大,不利于电子产品向小型化、便携式的方向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组件,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电池连接组件与电池连接后体积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电池连接组件,所述电池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及第三组件,所述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及第三组件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它们的表面还设置有若干焊接区域,所述焊接区域按照电池电极的排布位置进行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组件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区域和第二焊接区域,所述第一焊接区域和第二焊接区域位于第一组件的两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自所述第一组件靠近第一焊接区域的一侧延伸出有第一引出片,自另一侧靠近第二焊接区域处延伸出有第二引出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引出片呈“凸”字型,所述第二引出片为矩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组件上设置有矩形的第三焊接区域,所述第三焊接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组件的一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自所述第二组件的一侧延伸出有第三引出片和第四引出片;所述第三引出片呈“凸”字型,所述第四引出片为矩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组件上设置有矩形的第四焊接区域,所述第四焊接区域位于所述第三组件的一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自所述第三组件远离所述第四焊接区域的一侧延伸出有第五引出片,所述第五引出片呈“凸”字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及第三组件至少部分地包覆有绝缘材料,并通过所述绝缘材料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焊接区域处不包覆所述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材料的材质为聚酰亚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电池连接组件将多个电池串联或者并联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它们整体体积较小,有利于应用本发明的电池连接组件的电子产品向小型化、便携式的方向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池连接组件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池连接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方式中电池连接组件的平面示意图,其包括第一组件10、第二组件11及第三组件12,它们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是指本发明的电池连接组件100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第一组件10、第二组件11和第三组件12分开,实现与电池电极(未图示)的分别连接。其中,第一组件10可用于电池电极的并联,第二组件11和第三组件12可用于电池电极的串联。
在第一组件10、第二组件11及第三组件12的表面上还设置有若干焊接区域,电池连接组件100可通过这些焊接区域与电池电极焊接在一起。同时,这些焊接区域按照电池电极的排布位置进行分布,如此可以使得电池连接组件100与电池电极连接配合后,具有较小的体积,节省电池所占的空间。
配合参照图2所示,为本实施方式中电池连接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地,第一组件10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区域101和第二焊接区域102,上述第一焊接区域101和第二焊接区域102分别位于第一组件10的两端。为了与外部电路中其他部件相连,在第一组件10靠近第一焊接区域101的一侧延伸出有第一引出片103,在第一组件10的另一侧靠近第二焊接区域102处延伸出有第二引出片104。第一引出片103和第二引出片104垂直于第一组件10所在平面。上述第一引出片呈“凸”字型,第二引出片为矩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方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方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22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缝纫机
- 下一篇:相变温度测试仪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