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连接器端子及应用该电池连接器端子的电池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2198.3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7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方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11;H01M2/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15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连接器 端子 应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器端子,以及应用该电池连接器端子的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在许多手持式电动工具或者电子影音产品中,常常会配备有供电电池以代替固定电网电源,这类产品常常对产品体积及便携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现有的电池大多通过电池连接器实现与电子产品的电性互连,通常地,为了保证后续对电池的更替处理,电池连接器都设置有夹持构件以夹持电子产品的供电插头。所以如何优化该夹持构件的结构设计,进而减小电池连接器和电子产品的整体体积也成了提高电子产品便携性的一个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端子,以减小电池连接器的体积。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该电池连接器端子的电池组件。
为实现上述一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端子,该电池连接器端子包括:
基部、自所述基部一端弯折延伸的焊接尾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基部另一端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
其中,所述焊接尾部与所述基部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彼此对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都分别包括基体、自所述基体延伸的横梁、以及位于所述横梁端部的对接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臂的横梁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横梁彼此相向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臂的横梁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横梁的至少分别设置为两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对接端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对接端共同定义一插接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共同定义一夹持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连接器端子的材质为磷青铜镀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连接器端子为一体成型。
为实现上述另一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壳体、收容于所述电池壳体内的若干电池、连接所述若干电池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连接器端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电池连接器端子的焊接尾部和基部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减小了电池连接器端子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电池连接器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电池连接器端子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图1至图2,介绍本发明电池连接器端子的一具体实施方式。该电池连接器端子10包括基部11、焊接尾部12、第一夹持臂131、以及第二夹持臂132。
基部11大致呈一平板状,焊接尾部12自基部11的一端弯折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焊接尾部12与基部11位于同一平面。通过这样的设计,电池连接器端子10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减小了三维方向上占用的体积,进而减小电池连接器的封装体积。
第一夹持臂131和第二夹持臂132形成于与焊接尾部12相对的基部11的另一端。该第一夹持臂131和第二夹持臂132共同定义了一夹持腔14,外接电子产品通过与该夹持腔14的对接实现电力供应。当外接电子产品的电源插头插进该夹持腔14时,其最多可以抵触至基部11上,以限制电源插头的最大插入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方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方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21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时钟弹簧、转向器总成及其汽车
- 下一篇:一种小型端射定向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