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1758.3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强;怯喜周;范根莲;张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04 | 分类号: | C22C1/04;C22C1/05;C22C3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体 纳米 结构 金属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特征是,由等效粒径为1-200μm的微米陶瓷颗粒增强体和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体组成,所述的金属基体由厚度为100-1000nm的金属层和厚度为0.5-100nm的陶瓷层交替叠加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体,由厚度为100-500nm的金属层和厚度为1-30nm的陶瓷层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体,其中的金属层为Al、Cu、Mg、Ti、Fe、Ni纯金属及其合金中的一至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体,其中的陶瓷层为金属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碳氮化物、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片、碳纳米洋葱球、碳纳米片中的一至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米陶瓷颗粒增强体,为SiC、B4C、TiC、TiB、TiB2、AlN、TiN、Al2O3中的一至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米陶瓷颗粒增强体,体积含量为5-50%。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对纳米片状金属粉末进行气氛热处理,使其与反应性气氛反应,在表面原位生成一层纳米陶瓷薄膜,获得纳米片状陶瓷/金属粉末;
(2)将纳米片状陶瓷/金属粉末与微米陶瓷颗粒增强体粉末混合,获得复合粉末;
(3)对复合粉末进行致密化处理,即得到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8.一种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纳米片状金属粉末与纳米增强体进行料浆共混,在表面吸附一层纳米陶瓷薄膜,过滤、干燥后即获得纳米片状陶瓷/金属粉末;
(2)将纳米片状陶瓷/金属粉末与微米陶瓷颗粒增强体粉末混合,获得复合粉末;
(3)对复合粉末进行致密化处理,即得到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纳米片状金属粉末是通过球磨得到的,厚度为100-1000n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纳米片状金属粉末厚度为100-500nm。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纳米陶瓷薄膜,厚度为0.5-100n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纳米陶瓷薄膜,厚度为1-30nm。
13.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致密化处理为:先采用模压或等静压制备粉末压坯,然后再进行烧结、热压、热等静压、热挤压、热锻、热轧中的一至多种。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应性气氛为氧气、氮气、氨气、甲烷、乙炔、乙醇、空气、天然气中的一种,或者上述多种气体的混合气体,所述的纳米陶瓷薄膜,为金属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碳氮化物。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体为纳米叠层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纳米增强体,选自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片、碳纳米洋葱球、碳纳米片中的一至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17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镀锌用离心式脱锌装置
- 下一篇:A、O和C型口蹄疫病毒的试剂盒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