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物件绑扎到一起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1573.2 | 申请日: | 2006-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0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伊恩·大卫·科莱斯;格雷厄姆·弗兰克·巴尔内斯;保罗·迈克尔·戈特;马修·约翰·威尔逊;罗杰·弗兰克·达克沃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玛蒂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齐葵;王诚华 |
地址: | 英国苏***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物件 绑扎 一起 设备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6年10月9日,名称为用于将物件绑扎到一起的设备,申请号为200680041121.4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金属丝将物件绑扎在一起以将其相互系紧的设备和方法。本发明特别涉及但并非专门用于将为混凝土结构提供增强的钢筋绑扎在一起。
背景技术
当在建筑物中构建诸如墙壁、地板、立柱等的大型混凝土结构时,在其上浇注混凝土之前,通常必须铺设钢筋的格结构并将其在适合位置绑扎在一起。钢筋以水平条和竖直条的矩形格方式铺设。在水平与竖直条之间选定的交叉部,使用硬金属丝环将所述条系紧在一起,所述金属丝环在所述交叉部下方斜穿过,且金属丝的两端在交叉部上方缠结在一起,以将两个条系紧在一起。传统上,这手动进行,不过这是困难、费力和重复的工作。
在市场上存在一些执行这种任务的可用的动力机器。另一种机器在WO 2004/083559中描述。应参照此文献中的所有细节,不过简单而言,此机器包括向下经过两条之间交叉部的任一侧的一对爪,使得金属丝可(利用引导梭)通过爪尖之间的间隙,且在之后绕过交叉部上引并利用转动轴缠结在一起。
WO 2004/083559中公开的机器所展示的优于现有结构的改进在于,在缠结过程中,通过对于金属丝上的紧固允许一定的滑动而允许将金属丝从所述轴抽出。这有助于防止金属丝在过度张力下断裂。
虽然WO 2004/083559中描述的改进应是有用的,但申请人已经意识到 可进行进一步的改进。申请人已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在于,通常做法是,当在建筑物地点实际使用而使用上文中大致描述的类型的机器的爪时,一旦缠结操作已经完成,就将金属丝的缠结端敲平以防止物体纠缠在可能具有尖端的缠结金属丝上。不过,这样的机器并非设计用于这一目的,已经看到的是,由于这样的使用以及其他粗略处理而对下爪进行的重复敲击可能导致其很快变形或偏移。由于所述爪对于沿正确路径引导所述金属丝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任何这样的偏移或变形可能会使得机器不能正常操作。
申请人认识到的另一潜在问题在于,缠结金属丝中的适合张力的实现取决于金属丝的为弯曲强度和金属丝与机器紧固部件之间存在的摩擦。不过,如果金属丝的表面或机器内的内紧固表面沾染有油或脂,或甚至机器实际上用于潮湿环境中,则实际上具有的摩擦程度可能低于预计值,从而导致缠结金属丝中较小的张力,并由此导致较松的系紧连接。
申请人已进一步认识到,所描述的这类系紧机器的固有问题在于,由于总是必须存在使金属丝通过的基本上开放的区域以允许金属丝绕过条,因此,可想到的是,如果金属丝的系紧操作被意外启动,则操作者或其他人的受伤风险增加,例如当人体的一部分处于系紧区域中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于上述结构至少提供一些改进。
根据第一方面来看,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将两个或多个物件系紧在一起的设备,其包括金属丝发放装置和金属丝接收装置,所述金属丝发放装置和金属丝接收装置设置为使得一金属丝从所述金属丝发放装置行进到所述金属丝接收装置,其中所述金属丝具有围绕所述物件的环的弧形构造。
这样,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看出,根据本发明,金属丝并非由一对爪所引导来围绕待系紧的物件,而是,所述设备通过提供到金属丝的弧形构造引导金属丝围绕物件而至接收装置。由于金属丝的对准不依赖于爪的位置,因而这显然是有利的。因此,所述设备可制造为不易于产生可阻碍其正常工作的 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可为无爪式的,而且根据另一方面来看,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将两个或多个物件系紧在一起的设备,其包括无爪的金属丝发放装置和金属丝接收装置,所述金属丝发放装置和金属丝接收装置设置为使得一金属丝从所述金属丝发放装置行进到所述金属丝接收装置,其中所述金属丝具有围绕所述物件的无引导环的弧形构造。利用无爪方式意味着,在最下的被系紧构件之下将没有设备的部件突出,而且,实际上设备的任何部件都不需要在待系紧在一起的构件中的任一构件下方突出,因此,整体操作可从上方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玛蒂克有限公司,未经泰玛蒂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15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导电机的转子或定子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收发防爆一体化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