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脑微量组织取样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0829.8 | 申请日: | 201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2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杨上川;胡新天;王正波;王文超;马原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A61D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3111 | 代理人: | 李行健 |
地址: | 650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量 组织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命科学试验研究用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生命科学试验研究中,需要使用能对脑组织活体取样(对器官和核团精确定位和取样)和特殊病灶造模的装置。申请号为01212276.9中国专利文件公布了一种“真空环切活检枪”,该装置靠负压抽吸,是一种肿瘤检查的取材工具,不但要求与医用吸取器配套使用,而且不适用于脑组织的采样,因为:负压抽吸的采样量难以控制掌握,容易损伤周围脑组织;其环切刀的结构不能切开某些脑区覆盖的硬脑膜;其针尖呈锋锐状,在插入脑组织的过程中容易刺破血管,造成脑内出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用于脑的微量组织取样器。
本发明装置包含有:
一导管;
一插入导管后能运动的针芯,针芯一端呈球冠或椭球冠状,另一端设能限制插入导管之深度的限位头;
一插入导管后能运动的采样管,采样管一端带锯齿状刀刃并且管内壁带螺纹,另一端设能限制插入导管之深度的、中空且敞口的限位头,该限位头的空腔与采样管空腔对接贯通;
一自采样管的限位头插入采样管后能转动的旋切刀,旋切刀一端为刀片,另一端设能限制插入采样管之深度的限位头,该限位头上设手柄;
针芯和采样管不含限位头部分的长度均大于导管长度,旋切刀能插入采样管的长度与采样管带限位头的总长度相同。
作为可供选择的部件,本发明装置还可以包含一插入导管后能贴导管内壁运动的导管堵芯,导管堵芯一端呈圆柱状,另一端设能限制插入导管之深度的限位头,导管堵芯不含限位头部分的长度与采样管不含限位头部分的长度相同。
本发明装置的使用:先将针芯插入导管、然后一并插入动物头部,让针芯端部轻压在目标组织表面。固定导管,拔出针芯,将采样管插入导管。轻压采样管并快速旋转数圈,切开被膜。继续轻压并旋转采样管使其向下移动,按限位头的定位深度到达脑部目标位置后,再旋转采样管3-10圈,让目标脑组织被管内螺纹推入管内。将旋切刀自采样管的限位头敞口插入采样管,转动旋切刀2-3圈,切断内螺纹内的组织与下面组织的联系。将导管、采样管和旋切刀一同缓慢取出,拿出旋切刀,自采样管限位头敞口注水即可冲出采样组织。
若需要在脑的特定部位制造空腔,则让导管留置于脑内,将导管堵芯插入导管从而把取样区留下的空洞堵上,几天后拔出导管堵芯,导管下方即可形成一圆柱形空腔,可供植入神经干细胞,或放入特定化学物质等来进行试验研究。
本发明装置的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能用于脑的微量组织取样器,操作容易,组织损伤小,精度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用于进行活体核酸采样分析、病理检查和特殊损伤模型的建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附图所示。
图1为实施例中导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针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采样管的主视结构带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旋切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旋切刀插入采样管后的主视结构带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导管堵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6的实施例。本实施例装置由以下不锈钢制成的部件组成:
导管1,长34毫米,内径0.84毫米。
针芯2,一端呈椭球冠状,另一端设能限制插入导管1之深度的限位头3,针芯2杆部直径0.8毫米,不含限位头3部分的长度为36毫米。
采样管4,一端带锯齿状刀刃5并且管内壁带正向螺纹6,另一端设能限制插入导管1之深度的、中空且敞口的限位头7,限位头7的空腔与采样管4空腔对接贯通,采样管4内径0.52毫米、外径0.8毫米,不含限位头7部分的长度为36毫米。
旋切刀8,一端为刀片11,另一端设能限制插入采样管4之深度的限位头9,限位头9上设手柄10,旋切刀8能插入采样管4的垂直长度与采样管4带限位头7的总长度相同,旋切刀8杆部的直径为0.35毫米。
一导管堵芯12,一端呈圆柱状,另一端设能限制插入导管1之深度的限位头13,导管堵芯12不含限位头13部分的长度与采样管4不含限位头7部分的长度相同。
本实施例装置用于进行猕猴脑干下丘部位采样分析和造空腔工作,使用效果很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08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纸化水单设备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通用网络报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