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日志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0305.9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7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唐金荣;施培任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4 | 分类号: | G06F1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栗若木;曲鹏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日志 管理 计算机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系统,尤其涉及实现日志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系统中(例如Linux操作系统)中,日志作为记录系统和用户行为的一种技术手段,可以对系统和用户的行为进行查询、跟踪和分析。在Linux系统中,除了系统内核模块会生成日志外,用户态的应用程序也会生成日志,用户可以根据这些日志来分析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健康状态。
但是,由于日志文件的大小是线性增长的,即系统运行时间越长,日志记载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日志文件也会越来越大。面对海量的日志,当需要去查询分析特定的日志内容时,得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查找这些日志信息。并且,日志文件容量的变大,也会造成大量的磁盘空间被占用,日志文件中的冗余信息越多,造成的磁盘浪费就越严重。再有,日志文件的写入,需要读写磁盘的操作,若大量日志不停地写入磁盘,会对磁盘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通过有效地管理日志文件来减少磁盘空间的浪费,并方便查询和检索,是当前计算机系统日志管理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日志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及其方法,能够减少磁盘空间的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日志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包括分别与用于协调控制的系统内核模块连接的日志分类模块、日志转储模块和/或日志管理模块,其中:
日志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日志的来源将日志分类,通过系统内核模块将分类的日志内容传递给日志转储模块和日志管理模块;
日志转储模块,用于将分类的日志内容写入到内存保存的日志文件中,待条件满足后将日志文件和/或打包压缩的日志文件包写入磁盘;
日志管理模块,用于对分类的日志按时间周期方式或文件容量方式进行管理,在相应设置的时间条件或容量条件满足时,将对应的日志文件打包压缩,通过日志转储模块将打包压缩的日志文件包传递给日志转储模块。
进一步地,日志分类模块分类的日志包括内核日志、重要用户态日志、一般用户态日志、会产生大量信息的日志以及重要的应用程序日志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
日志管理模块按所述时间周期方式管理,即预先动态设置时间周期,当接收并写入了一个时间周期的日志后,则将日志文件打包压缩,并将原有日志文件清空来接收新日志;或者按文件容量方式管理,即预先动态设置日志文件最大容量,当接收并写入了最大容量的日志文件后,则将该日志文件打包压缩,将原有日志文件清空来接收新日志;
日志转储模块将新的日志或重要应用程序的日志相应的日志文件存入系统磁盘上;或者,待时间周期的条件或待文件容量的条件满足后,将相应的日志文件包转储于专门存放历史日志的磁盘中。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与系统内核模块连接的日志检索模块,其中:
日志检索模块,用在需要检索日志时,从存储历史日志磁盘中调出旧的日志包,解压后进行分析及检索;或直接从系统磁盘中检索获取。
进一步地,日志检索模块在要检索旧的日志时,从存储历史日志磁盘中调出旧的日志包,解压后进行分析及检索;在需要检索新的日志或重要应用程序的日志时,直接从系统磁盘中检索获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系统实现日志管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日志的来源将日志分类;
将分类的日志内容写入到内存保存的日志文件中,待条件满足后将日志文件和/或打包压缩的日志文件包写入磁盘;和/或对分类的日志按时间周期方式或文件容量方式进行管理,在相应设置的时间条件或容量条件满足时,将对应的日志文件打包压缩成日志文件包。
进一步地,根据日志的来源将日志分类包括内核日志、重要用户态日志、一般用户态日志、会产生大量信息的日志以及重要的应用程序日志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将分类的日志内容写入到内存保存的日志文件中,待条件满足后将日志文件和/或打包压缩的日志文件包写入磁盘;和/或对分类的日志按时间周期方式或文件容量方式进行管理,在相应设置的时间条件或容量条件满足时,将对应的日志文件打包压缩成日志文件包,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03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摸屏
- 下一篇:一种波纹管自动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