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棉花种植的复合酶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9639.4 | 申请日: | 201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8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宋宵因;吴鹏;刘宝龙;赵路;赵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昆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80 | 分类号: | C12N9/80;C12N9/50;C12N9/42;C12N9/16;C12N9/08;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棉花 种植 复合 酶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棉花种植的复合酶制剂。
背景技术
目前棉花种植过程中应用的肥料主要是化肥,化肥施用到一定量之后不能继续提高棉花的产量,大量使用化肥还会造成土壤板结、盐碱化、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而且过量使用化肥会削弱棉花生产能力;容易倒伏,导致棉花减产;容易发生病虫害,化肥施用过多,会使棉花抗病虫能力减弱,易遭病虫侵染。
酶作为一种特殊的以蛋白质形式存在的生物催化剂,在食品、饲料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以其特异、高效、绿色环保等特点而备受青睐。土壤酶是土壤中起生化反应的各种酶的总称,研究表明,土壤酶活力与土壤肥力、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而棉花长期连作和不当施肥都会影响土壤酶的种类和活力,从而影响棉花的产量。改善土壤酶活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从而提高棉花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棉花种植的复合酶制剂。本发明根据棉花的生长习性和棉田土壤酶特征,将对棉花生产和棉田土壤有益的几种酶按照科学配比复合到一起,加工成均匀的液体剂型,用作棉花滴灌肥。克服了化肥用到一定量时,不能提高棉花产量的难题;针对酶制剂效率高,用量少的特点,将复合酶做成液体剂型,用于滴灌肥,有利于实现棉花的大面积规模化应用生产;改善土壤酶活力和土壤肥力。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用于棉花种植的复合酶制剂。
本发明具体配方如下(含量为成分的重量百分比):
过氧化物酶 30%-40%;
纤维素酶 25%-35%;
蛋白酶 15%-20%;
脲酶 10%-15%;
碱性磷酸酶 5%-10%。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将各种原料酶分别经除菌板框过滤,按照比例吸入自动液体搅拌罐复配,微滤膜过滤,检测合格后,定量灌装,成为产品。
本发明中所述过氧化物酶是过氧化氢酶。
本发明中所述蛋白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构成:
中性蛋白酶 60%;
木瓜蛋白酶 40%。
本发明的复合酶应用方法:用水将复合酶稀释后,利用滴灌带等设备进行滴灌,按照300-500ml/亩的量作为滴灌肥施入。
本发明从各种酶的原理上有以下显著特点:
1、足够的过氧化物酶:①能够参与棉花三羧酸循环等重要生命活动,促进棉花体内物质的积累和转化;②参与木质素降解和土壤循环,改善土壤酶活力及土壤状况。
2、足够的纤维素酶:加速土壤中纤维素类物质的降解,改善土壤肥力。
3、足够的蛋白酶:加速土壤中蛋白类物质的降解,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棉花对营养物质的运输能力。
4、足够的脲酶:加快尿素等氮类肥料中氮的释放,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棉花对氮素的利用。
5、足够的碱性磷酸酶:打破磷酸盐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束缚,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性状和肥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1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点:新疆尉犁县
2)试验土地情况:土壤类型为灌耕土,土壤有机质11.7g/kg,碱解氮71.5mg/kg,速效磷22.1mg/kg,速效钾165.5mg/kg,pH值为8.4。
3)试验材料:棉花品种为中棉49号;复合酶组分为:过氧化物酶35%,纤维素酶35%,蛋白酶15%,脲酶10%,碱性磷酸酶5%。
4)试验方法:试验设2个处理。
处理1:空白组,正常肥水管理,成熟后计算产量。
处理2:试验组,在棉花蕾期滴灌补水时,按300ml/亩的量滴施复合酶,其他肥水管理同处理1,成熟后计算产量。
2试验结果
表1添加复合酶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表2添加复合酶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3试验结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昆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昆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96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