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面悬浮轴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9291.9 | 申请日: | 201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6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基;陶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25/00 | 分类号: | G01L25/00;F16C32/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傅靖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悬浮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特别是涉及一种平面悬浮轴承。
背景技术
当前,关于如何检测压力传感器的精度还没有专门的仪器设备,通常是采用用已知精度的传感器和待测传感器同时测量一个压力,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这种检测方法往往不够准确,且检测结果也不稳定,而压力传感器对于准确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经济成本低且准确度高的用于检测压力传感器精度的平面悬浮轴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平面悬浮轴承,用于检测压力传感器的精度,其特征在于,包括小悬浮轴承、大悬浮轴承、连通管以及补油装置,所述小悬浮轴承包括小容器、位移传感器以及小活动支承件;所述大悬浮轴承包括大容器和大活动支承件;所述补油装置包括油箱和上油管;所述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小活动支承件上;所述小活动支承件和大活动支承件分别设于所述小容器和大容器的上方;所述小容器和大容器均为上端开口;所述小容器和大容器的底部通过所述连通管连接;所述大活动支承件上方设有横梁;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横梁上;所述上油管连接所述油箱和所述连通管。
优选的,所述小容器和大容器的受压面均为包括多个受压面的组合受压面。
优选的,所述大容器的受压面积相对于所述小容器的受压面积成放大的比例。
优选的,所述油箱设有回油装置。
优选的,所述回油装置包括回油管和溢油托盘,所述回油管连接所述油箱和溢油托盘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溢油托盘为分别设于所述小容器和大容器底部的环形托盘。
优选的,所述回油管上还设有过滤装置。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为管道过滤器。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由于采用了连通器的原理,使压力传感器的精度可以通过砝码来进行检测;第二,所述小容器和大容器的受压面积成一定的比例,可以放大压力传感器示值,从而提高检测精度;第三,由于所述小容器和大容器的受压面为多个受压面的组合面,因此分布于所述小活动支承件和大活动支承件上的压力更为均匀;第四,采用补油装置,可以保持压力为一个恒值;第五,由于采用了回油装置,使从容器中溢出的油可以回收再利用,达到经济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容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其中,11.小容器 12.小活动支承件 21.大容器 22.大活动支承件3.位移传感器 4.连通管 51.油箱 52.上油管 53.回油管 54.小溢油托盘 55.大溢油托盘 56.管道过滤器 6.砝码 7.压力传感器 8.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平面悬浮轴承,用于检测压力传感器7的精度,包括一个小悬浮轴承、一个大悬浮轴承、一根连通管4以及一个补油装置,所述小悬浮轴承包括一个小容器11、一个位移传感器3以及一个小活动支承件12;所述大悬浮轴承包括一个大容器和一个大活动支承件22;所述补油装置包括一个油箱51和一根上油管52;所述位移传感器3分别设于所述小活动支承件12和大活动支承件22上;所述小活动支承件12和大活动支承件22分别设于所述小容器11和大容器21的上方;所述小容器11和大容器21均为上端开口;所述小容器11和大容器21的底部通过所述连通管4连接;所述大活动支承件22上方设有横梁8;所述压力传感器7设于所述横梁8上;所述上油管52连接所述油箱51和所述连通管4。
所述小容器11和大容器21的受压面均为包括七个受压面的组合受压面。
所述大容器21的受压面积相对于所述小容器11的受压面积成100倍放大的比例。
所述油箱51设有回油装置。
所述回油装置包括两根回油管53、小溢油托盘54以及大溢油托盘55,所述回油管53分别连接所述油箱51和小溢油托盘54以及大溢油托盘55的底部。
所述小溢油托盘54和大溢油托盘55分别设于所述小容器11的大容器21底部的环形托盘。
所述回油管53上还设有一个管道过滤器56。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92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活垃圾制取燃气和燃气发电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烟雾气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