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逆作式既有房屋楼盖置换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9093.2 | 申请日: | 201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9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龚永智;丁发兴;余志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75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22号中南大***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作式 既有 房屋 楼盖 置换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逆作式既有房屋楼盖置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布置型钢柱基础的内墙位置,在内墙及其基础上切除出型钢柱基础施工要求的孔洞;
(b)施工新加型钢柱基础,并做好柱脚螺栓的预埋,型钢柱的基础形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或桩基础;
(c)在布置型钢柱的内墙位置,在内墙上切除型钢柱施工要求的墙槽;
(d)由下而上安装型钢柱至顶层,并施工防止型钢柱失稳的临时措施;
(e)进行既有房屋楼盖结构的置换施工,拆除既有楼盖,重新浇捣混凝土楼盖及相应的楼面梁,楼面梁与既有外维护墙间用拉筋连接或半内嵌式连接;
(f)撤除顶层既有的内墙,浇捣已安装的顶层型钢柱外围的自密实混凝土,并用拉筋或半内嵌式连接将型钢自密实混凝土柱与外维护墙连接;重复步骤(c)-(e),由上而下逐层进行既有房屋楼盖结构置换施工;
(g)施工型钢柱基础连系梁,重新按新的使用功能砌筑内分隔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式既有房屋楼盖置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钢柱的截面形状采用工字型钢、H型钢或够格式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作式既有房屋楼盖置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钢柱与外围自密实混凝土采用抗剪栓钉增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作式既有房屋楼盖置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钢柱外围用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包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作式既有房屋楼盖置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面梁采用钢梁、混凝土梁或钢-混凝土组合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作式既有房屋楼盖置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钢柱的设置结合构造柱的布置要求布置,起到构造柱的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作式既有房屋楼盖置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面梁的设置结合圈梁布置要求布置,起到圈梁的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作式既有房屋楼盖置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钢柱的施工步骤如下:
(1)、在布置型钢柱位置的内墙上把新增柱施工空的外边线放出来,从基础至顶层打设直径为70mm的排孔切除墙槽;
(2)、在已切除的墙槽位置,从底层至顶层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方式分段安装型钢柱,并施工防止型钢柱失稳的临时措施;
(3)、继续重复步骤(1)-(3),进行其他型钢柱的施工;
(4)、从顶层至底层分层浇筑型钢柱外围的自密实混凝土。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作式既有房屋楼盖置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面梁、型钢柱与保留外墙之间用拉筋连接或半内嵌式连接的净间距为400mm~500mm拉接钢筋直径为8mm~1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作式既有房屋楼盖置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型钢柱失稳的临时措施为增设型钢侧向支撑,该侧向支撑与原有楼板或墙体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未经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909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