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程数据传送电缆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08812.9 | 申请日: | 2012-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5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 发明(设计)人: | 巫志;陈耀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科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02;H01B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 地址: | 238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数据 传送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电缆,特别是石油化工领域内的仪表数据的远距离数据的传送。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化工等企业,有些仪表的位置处于有害的环境之中,有些处于人接触不到的地方,不方便人工直接读取,即使人能接触到,依靠人工读数出错的机会也较多,效率也不高。因此客观上需要远程读数装置,与之配套的连接电缆线也就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给远程抄表装置提供一种连接电缆该电缆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而能保持数据的正常传送。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远程数据传送电缆,其结构由内及外依次包括导体,填充层,绝缘层,非金属塑料包带层,泄流线,单面铝塑复合膜屏蔽层,护套层。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护套层采用的是柔软、耐磨,强度高的PUR护套,该种材料适应温度范围宽,耐油、耐化学药品(酸、碱、醇、醚)。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绝缘层采用的是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所述导体为两个,每个导体外设有所述绝缘层 ,所述绝缘层与填充层绞合成缆,其外围绕包一层聚酯带,构成非金属塑料包带层。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为克服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在包带层外面纵包一层单面铝塑复合膜,构成单面铝塑复合膜屏蔽层,单面铝塑复合膜铝面朝里,紧贴铝面顺放一根镀锡铜线,构成泄流线。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体的截面积为0.5mm2、0.75mm2或1.0mm2。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泄流线为直径0.41mm的镀锡铜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使电缆在传送数据的过程中能抗拒各种干扰,保证数据得到准确可靠的传送。
附图说明
如图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导体,2-绝缘层,3-非金属塑料包带层,4-单面铝塑复合膜屏蔽层,5-泄流线,6-护套层,7-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远程数据传送电缆,包括护套层6,所述护套层6采用的是柔软、耐磨、耐腐蚀、强度高的PUR护套,在所述护套层6的内部依次包有导体1,填充层7,绝缘层2,非金属塑料包带层3,泄流线5,单面铝塑复合膜屏蔽层4,所述绝缘层2采用的是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所述导体1为两个,每个导体1外设有所述绝缘层2,绝缘层2与填充层7绞合成缆,其外围外绕包一层聚酯带,构成非金属塑料包带层3,为克服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在所述非金属塑料包带层3外面纵包一层单面铝塑复合膜,构成单面铝塑复合膜屏蔽层4,单面铝塑复合膜铝面朝里,紧贴铝面顺放一根直径0.41mm镀锡铜线,构成泄流线5。所述导体1为5类铜导体,根据传送距离的远近,所选导体的截面积为0.5mm2,0.75mm2和1.0mm2。
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使电缆在传送数据的过程中能抗拒各种干扰,在有大量有害物质的环境下,仍能保证数据得到准确可靠的传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科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科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88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