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鲜枣苹果汁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7760.3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6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赵光远;李喻;张培旗;纵伟;张欢欢;刁华娟;荆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1/29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绍琳 |
地址: | 45000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苹果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鲜枣苹果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水果资源丰富,其中苹果和鲜枣产量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果品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果品产量的大量增加,果品加工业也呈高速发展态势。各种果汁、果蔬汁饮料年总产量达到212万吨,质量有所提高。尽管如此,我国的果品加工在总体上还远远落后于果品生产的发展。目前,我国果品年总产量已近7000万吨,而用于加工的果品只有600万-700万吨。由于果品产量巨大,大大的超过了鲜食的需要,加上鲜果品不易储藏,每年大量果品烂掉,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果农增收。所以,大力发展果品加工,提高果品价值已成我国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苹果为蔷薇科苹果属植物,世界四大水果之一,是世界温带地区栽培的最重要的果树树种和我国北方主要的水果品种。苹果品种丰富,主要有元帅系,金冠,澳洲青苹、旭和瑞光和富士系,其中富士苹果2008年产量达到1990.9万吨,占苹果总产量的66%左右,为我国产量最大的品种。苹果在我国果品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农业部统计的数据表明2008年全国水果总产量超过1亿吨,达到11338.9万吨,其中苹果产量约占到水果总产量的26%,达到2984.6万吨。
苹果具有止泄作用,能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还可中和过剩的胃酸。苹果中所含的溶解性磷和铁,易于消化吸收,可促进婴儿的生长和发育。苹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果胶,果胶具有保护肠壁、活化肠内有用的细菌、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清理肠道,并具有抗癌作用。
苹果中含的蛋白质较少,相对分子质量在50000以下,但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都有。苹果Vc含量较少,在果肉中含约5mg/100g,在果皮中较高,约为20mg/100g。Vc有抗氧化活性。美国儿科研究院研究认为,苹果可以提供给儿童丰富的营养,其中Vc利于铁的吸收,而铁又是儿童健康生长的重要营养之一。
苹果中富含多元酚类化合物,主要包含包含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根皮苷、根皮素、槲皮素、原花青素等活性物质。大量研究表明苹果多酚具有防衰老并抑制活性氧产生、抑制人类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抗氧化、抗前列腺癌等特性。
鲜枣为中国特产,是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与桃、杏、李、粟并称为我国古代五果。中国是世界上枣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枣树是我国最古老的果树之一,原产于黄河流域。我国有着悠久的枣树栽培历史,国外的枣树均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引入的,但由于气候及生长习性等原因,到目前为止,只有韩国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形成了商品化栽培,其他国家仍主要依靠从我国进口。枣树在我国分布极广,除黑龙江省外,全国均有枣树栽培,其中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五省的产量最多。
鲜枣果营养丰富,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果品,是果品中的“补品王”。枣中富含蛋白质、生物多糖类物质、18种氨基酸(尤其是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 、胡萝卜素、多种B族维生素、Vc、钙、磷、铁等矿物质,有“天然维生素”的美誉,其中,Vc的含量极为丰富。每百克鲜枣中VC含量达300-600mg,是苹果的78-120倍,柑桔的12-20倍。Vc在人体中的功能超过其它维生素,又是人体所不能合成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诸多研究证实:Vc具有解毒、改善心肌功能、抗感染、抗营养性贫血和缺红细胞贫血及抗癌等作用。枣中的维生素P含量也是较高的,据测定,红枣中的维生素p含量高达3300mg/l00g。维生素P又叫芦丁,属于黄酮苷类化合物,人体自身也无法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因此,鲜枣成为人体补充维生素p的重要食材,也是提取天然维生素p的重要原料。芦丁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作用,如降低人体血脂胆固醇、维持毛细血管正常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脆性,对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有重要作用,此外,芦丁还具有抗炎、抗病毒、利尿、抗过敏和防放射等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工业学院,未经郑州轻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77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