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破乳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7534.5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4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本高;王暠;谭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33/04 | 分类号: | C10G3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乳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破乳剂,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酸原油的复合破乳剂。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原油成本占炼油企业加工总成本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劣质廉价原油加工技术已成为提高炼油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高酸原油的酸值大于1.0mg KOH/g,是一种储量丰富的劣质廉价原油。
对高酸原油进行电脱盐时,存在着破乳效率低、水相油含量高及易导致腐蚀等问题。由于破乳效率低,高酸原油经常在电脱盐工艺后,含水、含盐量仍严重超标,对原油后续加工过程。现有技术主要是采用混炼或优化破乳剂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混炼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是掺炼高品质原油必然会增加原油成本,经济性不强。通过优化破乳剂解决高酸原油破乳的报道比较少。CN101205482公开了一种原油脱盐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该组合物对重质高酸原油的破乳效果还不理想。CN102140365公开了一种含酸原油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破乳剂的脱水速度慢并且有一定的腐蚀性。综上所述,现有破乳剂仍不能解决高酸原油在电脱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亟需研发针对高酸原油的新型破乳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破乳剂,该复合破乳剂特别适用于高酸原油。
一种复合破乳剂,该复合破乳剂为溶液,以质量计,包括:5~60份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2~10份的伯酰胺;1~20份的C2~C6羧酸和20~90份的水。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是常用的原油破乳剂组分,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其涵盖的范围。一般而言,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的分子量为1000~20000,聚氧乙烯链段与聚氧丙烯链段的质量比为1∶1~1∶5。所述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可以选自以脂肪醇为引发剂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以丙二醇为引发剂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以丙三醇为引发剂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以乙二胺为引发剂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以多乙烯多胺为引发剂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以酚醛树脂或酚胺树脂为引发剂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以甲苯二异氰酸脂为扩展剂的交联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优选为二嵌段聚醚和三嵌段聚醚的混合物,二者的质量比为1∶20~20∶1。
所述伯酰胺优选为C2~C6的脂肪酰胺和烟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C2~C6的羧酸优选为乙酸、丙酸、丁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富马酸、马来酸和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复合破乳剂中还可以含有0.1~5份的缓蚀剂,以防止破乳过程中对设备的腐蚀。所述缓蚀剂可以为S-羧乙基硫代琥珀酸、2-巯基苯并噻吩、羟基亚乙基二磷酸和2-羟基膦基乙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酸原油的破乳方法,在电脱盐过程中,使用上述的破乳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酸原油的破乳方法,在油田采出液中,加入上述的破乳剂。
本发明既可以用于炼厂预处理过程的破乳,也可以用于油田采出液的破乳。本发明特别适用于高酸原油的破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脱水速度快、脱水率高、水相含油量低等优点。对于高酸原油,本发明可以使电脱盐后原油盐含量降至3mgNaCl/L以下,含水量降至0.3质量%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破乳剂的制备:
将表中组分按比例混合成均匀,即可制备相应的破乳剂。其中,市售破乳剂AE31是二嵌段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破乳剂AP136是三嵌段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
表1破乳剂1的组成
表2破乳剂2的组成
表3破乳剂3的组成
实施例2
破乳剂评价试验:
使用破乳剂1、2和3进行破乳试验。试验用油为奎都高酸原油(密度为0.9220g/cm3,酸值为2.19mgKOH/g),先将原料油预热到80℃,加入水(注水为10质量%)、破乳剂,充分混合,置于80℃的恒温水浴中,定时观察分水量。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实施例3
破乳剂的制备:
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
表5破乳剂4的组成
表6破乳剂5的组成
表7破乳剂6的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75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LED高杆灯
- 下一篇:钞箱防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