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电极结构阻变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107418.3 | 申请日: | 2012-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4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 发明(设计)人: | 蔡一茂;毛俊;黄如;谭胜虎;黄英龙;潘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45/00 | 分类号: | H01L45/00;G11C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结构 存储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大集成规模中半导体阻变存储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缩小存储器电极面积的阻变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存储器是各种电子设备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泛运用于各种移动,便携式设备,如手机,笔记本,掌上电脑等。而由于近些年便携式,移动式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各种性能的存储器在市场上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于存储器领域的研究和思考。
目前,市场上的存储器有一部分是基于掺杂(如硼,磷)的多晶硅栅做浮置栅极(floatinggate)与控制栅极(control gate)的浮栅闪存(Floating Gate Flash Memory)。闪存在最近二十年得到迅猛发展,但是随着闪存单元尺寸的急剧缩小,闪存的等比例缩小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进入45nm技术节点以后,闪存单元之间的距离缩小,导致单元之间的干扰加重,对存储器的可靠性带来严重影响。
相比之下,阻变存储器以其稳定性好,可靠性强,结构简单,CMOS工艺兼容等特点,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阻变存储器是一种通过外加不同极性、大小的电压,改变阻变材料的电阻值,从而存储数据的新型存储器件。结构上主要由上电极阻变材料和下电极组成,如图1所示。如今,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已经投入到阻变存储器的研究中。为了适应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希望阻变存储器的操作电流,尤其是从低阻到高阻(reset操作)的电流越小越好。减小其操作电流有很多种方法,而缩小实际电极面积就是其中之一
现有的阻变存储器结构一般为MIM结构或者十字交叉结构,MIM结构就是指上下电极中间夹着阻变材料的结构,类似于电容。十字交叉结构就是上下两个细长电极相互垂直交叉,在交叉的重合面积之间填充阻变材料。无论是哪种结构,本质上都是MIM(金属电极-阻变材料-金属电极)的类似于电容的形式。现在的阻变存储器(下文用RRAM代指)需要低的操作电流,方法之一就是减小电极面积。电极面积越小,加载在阻变材料上电场的有效面积就小,形成的导电细丝更加集中更少,操作电流就小,同时还使RRAm的性能参数更加集中,减小波动。现有的技术遇到的瓶颈就是难以把电极做得更小,尤其是达到百纳米和十纳米级别,需要花的代价很大且不稳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电极结构阻变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缩小顶电极与阻变材料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操作电流的缩小。
本发明的结构如图2所示,此阻变存储器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是Al电极,SiO2层,Si层,氧化铪阻变层,Pt电极。其中Al是顶电极,铂是底电极,氧化铪是阻变材料;Al电极、SiO2层、Si层作为本结构的上电极,氧化铪为本结构的阻变材料层。本结构设计原理如图3所示,其利用了Si在Al中有较大的溶解度,而Al在Si中的溶解度相当小,以致可以忽略这一点。在传统的MOS工艺中,栅电极用Al的时候,因为SiO2栅氧化层有缺陷,某些局部Al可以通过SiO2的缺陷渗入到下面的硅层。而Si极易溶解于Al中,导致了通过SiO2层渗下来的Al周围,Si都溶解入Al中,Si溶解后的空位由渗下来的Al补充。慢慢Al就如小尖刺一般插入Si中。通过设计合适的Si层厚度,工艺条件(退火温度等),使得Al小尖刺能扎穿Si层,又不至于整面的吸走Si,这样一来,顶电极Al就如尖针一般扎穿了SiO2和Si层,扎到了阻变材料氧化钽上面,从而实现阻变存储器的小电极,减小实际电极面积,降低电流功耗。优化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电极结构阻变存储器,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Al电极层、SiO2层、Si层,阻变层和下电极层;其中,Al电极层与阻变层通过一个或多个导电通道电连接,所述导电通道为Al经SiO2层缺陷渗入到Si层而使Si溶解于Al形成的。
一种小电极结构阻变存储器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在沉底上依次制备一下电极层、一阻变层;
2)在所述阻变层上依次制备一Si层、一SiO2层;
3)在所述SiO2层上制备一Al电极层;
4)对上述所得结构进行退火处理,使Al电极层与阻变层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导电通道;
所述导电通道为Al经SiO2层缺陷渗入到Si层而使Si溶解于Al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74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