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式洗涤机上的压机柱塞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07414.5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4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唐文献;李钦奉;张建;庄宏;齐继阳;陈宏;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F47/06 | 分类号: | D06F47/06;D06F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洗涤 柱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上使用的隧道式洗涤机,尤其涉及一种用在的隧道式洗涤机中的压机柱塞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式洗涤机主要用于宾馆、酒店、医院等场所,用于洗涤床单、被罩、毛巾等物品。在实际洗涤过程中,床单、被罩、毛巾等物品通过洗涤龙的旋转,在洗涤仓之间顺序传送,将洗涤物品洗干净之后,这些物品被自动送入含有压机柱塞的脱水压机中把水压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115876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用于洗涤物的湿处理的方法和设备”技术,其中,压榨水囊(如图1和图2)是由单一的橡胶材料制成,水密性较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与脱水压机连接的水囊上部磨损严重、经常出现裂纹,在侧面与底面连接的部位也经常出现裂纹,橡胶颗粒剥落混杂在所洗涤的物品里,而且,水囊底部橡胶过硬,与不规则分布衣物接触不充分,导致脱水不充分。所以,现有水囊寿命低、更换频率较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影响洗涤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压机柱塞装置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耐久性、水密性和脱水性能的压机柱塞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隧道式洗涤机上的压机柱塞装置,压机柱塞装置包括底部和侧部,底部由基部胶(3)和内衬层(4)粘结而成,基部胶(3)为工作面,基部胶(3)外表面分布有至少一个的半径为15~80mm、高为4~12mm的球形胶块(5),球形胶块(5)的球心在基部胶外表面法线上;侧部由耐磨胶(1)、侧部胶(2)、内衬层(4)粘结而成,侧部胶(2)位于耐磨胶(1)和基部胶(3)之间,耐磨胶(1)是由耐疲劳、耐磨损和弹性好的橡胶材料制成,基部胶(3)是由耐屈挠龟裂、耐臭氧老化和耐热氧老化的橡胶材料制成,侧部胶(2)起着耐磨胶(1)和基部胶(3)之间的材料特性过渡作用,是由耐氧化、抗臭氧和抗腐蚀的的橡胶材料制成,侧部胶(2)和基部胶(3)交汇处有半径为8~20mm的圆弧过渡(6),内衬层(4)是由具有良好水密性、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的压机柱塞装置,所述压机柱塞装置的外直径为1000mm,总高为200mm,侧部平均厚度为31mm,底部平均厚度为18mm。
所述的压机柱塞装置,所述耐磨胶(1)是由耐疲劳、耐磨损和弹性好的天然橡胶和顺丁橡胶按照质量比1∶1复合制成,高度为128mm;基部胶(3)是由耐屈挠龟裂、耐臭氧老化和耐热氧老化的丁苯橡胶制成,其外表面分布有57个半径为40mm、高为6mm的半球形胶块;作为过渡层的侧部胶(2)是由耐氧化、抗臭氧和抗腐蚀的的三元乙丙橡胶制成,高度为170mm,侧部胶(2)和基部胶(3)交汇处有半径为12mm的圆弧过渡(6);内衬层(4)是由具有良好水密性、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丁基橡胶制成,厚度为5mm。
本发明的优点是:当脱水压机工作时,压机柱塞上部的耐磨胶受压而发生大变形,橡胶和脱水压机的金属部分发生摩擦作用,由耐疲劳、耐磨损和弹性好的橡胶材料制成的压机柱塞上部强度高、耐磨性好,不容易发生疲劳破坏,压机柱塞外侧面受到脱水压机挤压和摩擦作用,含有一薄层耐磨胶的压机柱塞侧面磨损性能好,压机柱塞拐角处与脱水压机拐角发生作用,过渡圆角改善了压机柱塞拐角受力状态,有效防止了此处的橡胶磨损,压机柱塞底部压向洗涤物品,把物品中水挤出,由耐屈挠龟裂、耐臭氧老化和耐热氧老化的橡胶材料制成且外表面分布有球形胶块的基部胶底层对不规则分布洗涤物品的适应性强,压水量大,而且寿命长,压机柱塞内部受到高压水的作用,具有良好水密性、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橡胶材料制成的内衬层有效防止水外露,且不容易被化学腐蚀。可见,使用本发明的压机柱塞装置具有良好耐久性、水密性、耐腐性和脱水性能,在脱水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橡胶颗粒剥落现象,洗涤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压机柱塞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压机柱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74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渡越时间测量的自适应相关算法
- 下一篇:汽车平行泊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