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尔夫木杆杆头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07370.6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2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苏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基宏 |
主分类号: | A63B53/04 | 分类号: | A63B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张硕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尔夫 木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杆头,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尔夫木杆杆头的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高尔夫木杆杆头因其形状特殊,难以单一构件一体成形制造,因此,现有金属材质的木杆杆头制造,有人即将该木杆杆头设计成二件式、三件式或四件式的部件,再以焊接手段将所述部件予以组合固接成一预定形状的木杆杆头。
以图4所示,其公开目前已知的四件式木杆杆头设计,其中是在一底板20上固接一上盖21,在底板20与上盖21前侧固接一击球面板22,再于底板20、上盖21与击球面板22的一侧端固接一杆连接部23。前述的木杆杆头为进一步使杆头的重心位置得以降低及控制其重心位置,在木杆杆头的底板20预定位置以焊接、螺丝锁固或胶合等固接方式固定一配重块24,其中,配重块24以焊接方式固定于底板时,可令配重块24与底板20间获得较佳的固结力,故而,现有的木杆杆头大多将配重块24以焊接方式固定于底板20上。
前述木杆中,因配重块24周边与底板20之间连接部位较长,为了焊接作业的便利,一般的配重块24大多采取间隔点焊的焊接方式固定于底板20顶面而位于杆头内部,故而焊接于配重块24周边与底板20之间由焊料成形的焊接部25是以凸块状间隔排列于配重块24周边,而非配重块24全周边与底板20完全固接一起,因此,配重块24与底板20之间难以达到较佳的固结效果,且因焊料成形的焊接部25材质相比于配重块24与底板20的材质较软,以致木杆长时间多次击球作用下,位于配重块24与底板20之间的焊接部25易断裂或脱落,而使配重块24局部与底板20分离而损坏。
再者,如图4所示,焊接于配重块24周边与底板20之间由焊料成形的焊接部25是以凸块状间隔排列于配重块24周边,并非配重块24全周边与底板20完全固接一起,如图5所示,配重块24焊接于弧面状底板20上,两者之间仍然存在间隙26,故使配重块24与底板20的结合部位的形状不流畅,加以各两相邻凸块状的焊接部25之间也存在间隙,以致木杆杆头击球时无法产生的轻亮而悦耳的击球声,故有击球音感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组合式木杆杆头在底板内侧焊接配重块,难以精确控制木杆杆头重心位置的问题。
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高尔夫木杆杆头,其包含:一底板,是金属材料以锻造手段成形具有造型与厚度差异变化的型态,在厚度较大的区块一体形成配重块;一上盖,是金属材料成形的部件,且焊接固定于底板上端;一击球面板,是金属材料成形的部件,且焊接固定于底板与上盖前端;一杆连接部,是金属材料成形的部件,且焊接固定于底板、上盖与击球面板之间的一角隅处,而构成一木杆杆头。
所上所述的高尔夫木杆杆头中,所述金属材料选自钛合金、不锈钢、碳素钢与铝合金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可达成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高尔夫木杆杆头的构造中,主要是利用底板为金属材料以热锻造手段成形具有厚度差异变化的型态,使其中厚度较大的区块提供具有配重功能的配重块,由此,在制造木杆杆头时,可依木杆杆头的设计可精确的控制其配重块的位置,而能精准的设定木杆杆头的重心位置,且利用底板上的配重块与底板本身一体成形,使其形状构造曲线流畅,让木杆杆头于击球时可产生轻亮而舒适的击球音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尔夫木杆杆头的一较佳实施例在焊接前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高尔夫木杆杆头较佳实施例中底板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高尔夫木杆杆头较佳实施例在焊接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是现有四件式高尔夫木杆杆头在焊接前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现有四件式高尔夫木杆杆头中,焊接有配重块的底板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底板 101配重块
11上盖 12击球面板
13杆连接部 14前端(头部-Toe)
15后端(跟部-Heel)
20底板 21上盖
22击球面板 23杆连接部
24配重块 25焊接部
26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基宏,未经苏基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73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船舱空气环境报警器
- 下一篇:反胁迫警报装置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