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材料天线罩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7167.9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7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鹏;赵治亚;方小伟;法布里齐亚﹒盖佐;吕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42 | 分类号: | H01Q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4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天线罩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罩,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天线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天线罩作为一种天线的防护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随着应用各方面的发展,对天线罩的电气性能和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气性能方面,目前人们多采用如玻璃钢等介电常数和损耗均较低且机械强度高的材料来制造天线罩,但由这些材料制成的天线罩的电气性能较差。而超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透波材料逐渐被研究人员关注并用于制作天线罩。
超材料是一种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材料。当前,人们在介质基板上周期性地排列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超材料人工微结构来形成超材料。由于可以利用超材料人工微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以及排布方式来改变超材料空间各点的介电常数和/或磁导率,使其产生预期的电磁响应,以控制电磁波的传播,可见,由超材料制作的天线罩可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但是,由于现有的超材料多沿用PCB的工艺制备,只适用于加工平板的超材料,而由于天线罩为了各种目的需要制成各种形状,用现有的工艺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按照需要制造各种形状的超材料天线罩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材料天线罩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一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具有一凹腔和置于所述凹腔内的型芯,从而形成一模腔;
b.向所述模腔内注入熔融的第一塑料;
c.待第一塑料冷却固化后,即得一罩体;
d.制作一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具有与所述第一模具的凹腔相同的凹腔和可置于所述凹腔内的型芯,所述第二模具的型芯小于所述第一模具的型芯;
e.将所述罩体放入所述第二模具的凹腔内,并于所述罩体的内表面贴覆一具有超材料人工微结构的超材料薄膜;
f.闭合所述第二模具,让所述第二模具的型芯置于凹腔内而形成一模腔;
g.向所述第二模具的模腔内注入熔融的第二塑料,所述第二塑料的熔融温度低于所述第一塑料的熔融温度;
h.待第二塑料冷却固化后开模,即得一具有超材料人工微结构且表面形状与所述第一模具的模腔相同的超材料天线罩。
优选地,所述超材料薄膜包括薄膜基材和附着于所述薄膜基材的多个超材料人工微结构。
优选地,所述薄膜基材由塑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塑料的熔融温度低于用于制造所述薄膜基材的塑料的熔融温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塑料的熔融温度低于用于制造所述薄膜基材的塑料的熔融温度。
优选地,所述超材料薄膜通过热压的方法贴合于所述罩体的内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薄膜基材是柔性基材。
优选地,所述薄膜基材由聚酰亚胺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塑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5~120℃。
优选地,所述第一塑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
本发明的超材料天线罩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按照需要制作不同形状的模腔来制得各种形状的超材料天线罩,而且通过二次注塑成型将超材料人工微结构内置于材料内部保护起来,防止在使用过程外界对超材料人工微结构的磨损和破坏,以致影响超材料天线罩的电磁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超材料天线罩的制造方法的较佳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和图3是图1的注塑过程图;
图4是图3中的超材料薄膜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经由图2和图3中的注塑工艺制得的中空圆柱形超材料天线罩的立体图。
图中各标号对应的名称为:
10超材料天线罩、30第一模具、32、52凹模、33、53凹腔、36、56凸模、37、57型芯、39、59模腔、40第一塑料、50第二模具、60超材料薄膜、62薄膜基材、64超材料人工微结构、66单元、70第二塑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超材料天线罩的制造方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一第一模具30,所述第一模具30具有一凹腔33和置于所述凹腔33内的型芯37,从而形成一模腔39。
b.向所述模腔39内注入熔融的第一塑料40。
c.待第一塑料40冷却固化后开模,制得一罩体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71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巨型LED显示温度计
- 下一篇:粉-液双腔室输液袋弱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