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挤压机预应力机架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06149.9 | 申请日: | 2012-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5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 发明(设计)人: | 魏征宇;赵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0B15/04 | 分类号: | B30B15/04;B21C23/21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吕俊清 |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挤压 预应力 机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式挤压机,特别涉及一种立式挤压机的预应力机架。
背景技术
机架是挤压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他不但是挤压机的主体,安装和连接其余各个部件,而且在挤压机工作时,机架还要承受全部挤压力。
目前,在通常的立柱结构的立式挤压机机架中,立柱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由于立柱不但要支撑上横梁、挤压梁及挤压筒,还要承受挤压梁与挤压筒联合作业时产生的全部挤压力,因此目前的立式挤压机机架中的立柱不但要承受轴向拉力,而且还要承受轴向压力,该轴向拉力与轴向压力还会呈周期性变化,立柱的受力情况非常复杂。另外,在立柱与上横梁和底座的连接部位,由于退刀槽等结构导致立柱截面形状剧烈变化,容易产生集中应力,极易导致立柱疲劳破坏,降低使用寿命。
为避免立柱破坏,需要加大立柱的结构尺寸,相应地上横梁与底座也需要适应性加大,从而使得立式挤压机整体变得庞大。这极大地提高了立式挤压机的制作成本,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而且由于立式挤压机过于庞大,也挤占了很大面积的生产车间,造成空间的浪费。
另外,由于在挤压铝制品时,挤压筒温度可达500℃,因此在使用立式挤压机挤压铝制品时,挤压梁和挤压筒温度升高,会因为热膨胀导致导向间隙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挤压梁和挤压筒导向精度,严重时甚至可能使得挤压梁与挤压筒卡死在立柱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尺寸小、造价低、使用可靠、寿命长且可提高产品质量的立式挤压机预应力机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立式挤压机预应力机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在地面上;
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位于所述底座上方;
柱套,所述柱套为空心结构,所述柱套竖直设立在所述底座与所述上横梁之间,且两端分别顶靠所述上横梁与所述底座上相对的两端面;
拉杆,所述拉杆竖直设置,上下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上横梁与底座,且两端分别压靠所述上横梁与所述底座上相背离的两端面,所述拉杆位于所述上横梁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部分套装在所述柱套内。
进一步,所述柱套为方形,内部具有通长的方孔,所述拉杆为圆柱,所述拉杆与所述柱套均为4根,且所述4根拉杆与柱套之间一一对应。
进一步,所述4根柱套相对的侧面上均固定安装有滑轨,所述4个滑轨的工作面均为一平面,所述4个滑轨任意两相邻滑轨之间距离相等,且所述任意两相邻滑轨的工作面所在平面之间相互垂直。
进一步,每一根所述柱套上下两端均通过一对相互垂直的键分别与所述上横梁和所述底座定位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座为实体结构。
进一步,每一根所述拉杆两端均加工有螺纹,且均通过相配的螺母压靠所述上横梁与所述底座上相背离的两端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采用柱套与拉杆,柱套两端分别顶靠上横梁与底座上相对的两端面,拉杆两端分别压靠上横梁与底座上相背离的两端面,柱套只承受轴向压力,拉杆只承受轴向拉力,使得柱套与拉杆受力简单,不易发生疲劳破坏,可采用较小尺寸的柱套与拉杆,且上横梁与底座等相应变小,从而整体尺寸小,降低制造成本,占用空间小,另外本发明由于降低周期性应力变化,可提高机架的刚度,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立式挤压机预应力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1中C-C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立式挤压机预应力机架在立式挤压机上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5中D-D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61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氨酯复合板
- 下一篇:薄膜太阳能电池飞秒激光刻蚀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