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次硫酸氢钠甲醛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6094.1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3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杨运;冯建渡;胡静怡;张敏;陆琦娜;冯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东泰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7/04 | 分类号: | C07C47/04;C07C45/61;C01B17/9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21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酸 甲醛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次硫酸氢钠甲醛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次硫酸氢钠甲醛,俗称雕白块,化学式NaHSO2·CH2O·2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目前生产次硫酸氢钠甲醛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二氧化硫气体和锌粉的水悬浮液反应后再以甲醛加成,生成的中间体亚硫酸氢锌甲醛和次硫酸氢锌甲醛用锌粉还原生成碱式次硫酸氢锌甲醛悬浮液,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硫酸氢钠甲醛溶液,最后经压滤、浓缩、冷却、破碎或粉碎后成粉状或块状固体;另一种是以锌粉还原甲醛和焦亚硫酸钠的加成产物制得。第一种锌粉-二氧化硫-甲醛-氢氧化钠的方法,工艺成熟、质量稳定、锌消耗低,生产成本较低。
但上述两种次硫酸氢钠甲醛的生产方法,生产出的固体产品中由于含有游离甲醛,使产品含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而固化方法都是将蒸发器内熔融态的次硫酸氢钠甲醛经皮管放入冷却盘中,固化时在冷却、破碎、粉碎或捏和机制粉过程中,产品极易吸湿,容易部分分解产生异味,而影响产品质量,并易引起结块和发臭,使产品贮存稳定期缩短。
次硫酸氢钠甲醛固体吸湿反应方程式为:
6NaHSO2CH2O+3H2O=4NaHSO3+2HCOONa+2H2S+HCOOH+3CH3OH。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品不带有甲醛刺激性气味、易于保存的次硫酸氢钠甲醛生产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次硫酸氢钠甲醛的生产方法,在制得的次硫酸氢钠甲醛溶液浓缩过程中加入无水亚硫酸钠。
无水亚硫酸钠能与产品中存在的游离甲醛和游离水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a2SO3+CH2O+H2O=H2C(OH)SO3Na+NaOH,消除了游离甲醛的异味影响,也消除了游离水对产品受潮分解产生的异味影响,使产品不会吸湿、结块和分解。
为避免浓缩时次硫酸氢钠甲醛受热后的微量分解引起溶液PH值减小,导致锌离子析出,最终导致成品水溶液浑浊,在制得的次硫酸氢钠甲醛溶液浓缩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纯碱溶液。
浓缩后的熔融次硫酸氢钠甲醛固化采用钢带结片机,以减少固化后在次硫酸氢钠甲醛破碎或粉碎过程中产品吸湿的影响,同时制片连续操作,改善操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一种次硫酸氢钠甲醛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锌粉与水以质量比1∶3~1∶6在带搅拌的一反应器里并通入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反应,制取连二亚硫酸锌,反应温度为35℃~50℃;
(2)连二亚硫酸锌在带搅拌的二三反应器里先与甲醛进行加成反应,甲醛加入量为步骤(1)中锌粉质量的2~2.5倍;然后加入为步骤(1)中锌粉质量0.8~1倍的锌粉在100℃~108℃正压条件下进行还原反应生成碱式次硫酸氢锌甲醛,反应结束时控制次硫酸氢锌甲醛的带损≤13克/升;
(3)上述碱式次硫酸氢锌甲醛在二三反应器里经沉淀去除上层废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次硫酸氢钠甲醛,控制游离碱≤6.0克/升;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浓度为30%,其中氢氧化钠质量为步骤(1)中锌粉质量的3~4倍;
(4)生成的次硫酸氢钠甲醛溶液经压滤、冷却至20℃~40℃并沉降10~72小时再超滤,然后加入碱性溶液使次硫酸氢钠甲醛溶液碱度增加,增加幅度≤2克/升;
(5)次硫酸氢钠甲醛溶液进入蒸发器浓缩成次硫酸氢钠甲醛熔融体,蒸发器温度≤78℃,真空度≤-0.085MPa;在浓缩到终点时,加入无水亚硫酸钠充分混合再制片或制粉得到次硫酸氢钠甲醛产品,并用牛皮纸袋、镀膜编织袋或铁桶包装。
步骤(2)中进行还原反应时、步骤(3)中进行中和反应时开启二三反应器外循环泵。
步骤(2)中进行还原反应时还原锌粉以浆状、连续的形式用泵压入二三反应器,提高反应速率和收益率,改善生产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东泰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省东泰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60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