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建筑物移位工程动力加载的反力支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5897.5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5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哲;吴二军;杨勇;赵殿峰;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6 | 分类号: | E04G2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邓丽 |
地址: | 21009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建筑物 移位 工程 动力 加载 支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物整体移位工程施加动力的新型反力装置,该装置的设计考虑了移位施工的功能要求和装置自身与移位下轨道梁受力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要求。
背景技术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以其工期短、对使用者影响小、成本低、减少建筑垃圾产生等优点,很好地解决了大力推行城镇规划和保护既有建筑物之间的矛盾,在近十年来发展迅速。近年来移位工程的移位距离越来越长,施加动力时,反力支座的设置数量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可重复利用的反力装置以降低成本。现在常用的可动反力支座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钢板组合焊接而成的支座,采用锚栓固定在轨道上表面;另外一种是在轨道梁腹部预埋水平圆钢管,在钢管内穿入螺杆,螺杆与轨道梁上部的反力支座间用角钢拉结,产生斜向前方的拉力。方法一采用锚栓提供抗拉和受剪承载力,需要的锚栓数量多,且反力支座重,拆卸不方便;方法二采用斜向下的拉力提供反力,但顶部反力支座易向后旋转倾覆,需设置专门的预防装置,也具有装置重量大,拆卸安装不方便的缺点,劳动强度大,影响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垂直嵌入轨道梁的反力装置,同时满足提供施加动力的足够反力、变形微小、可方便重复拆卸、体型小、成本低、避免下轨道梁局部受压破坏、预埋件不应影响建筑物的正常平移等条件。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用于建筑物移位工程动力加载的反力支座装置,包括埋置在下轨道中的预埋钢管、嵌套在所述预埋钢管中的、带有限位卡槽的反力垫板、所述预埋钢管和实心钢棒安装在反力垫板后侧,可以是一组或多组,防局部受压角钢、所述反力垫板后部设有增大抗弯刚度的纵横向加劲肋,前方下部设固定锚栓,所述实心钢棒的上部设置有便于安装和拆卸的吊环,该装置可重复利用。
本发明中所述实心钢棒为整体矩形、工形或与轨道纵向平行的多块钢板并列而成。
本发明中所述反力垫板上设置有牵引加载时用钢索预留孔。
本发明中所述预埋钢管的壁厚为3~5mm,深度不小于300mm,同一条轨道设置一个预埋钢管,也可并列设置多个,设置多个时,垂直平移行走方向上总宽度不大于轨道梁总宽度的1/3,也不小于60mm。
本发明中所述防局部受压角钢的内角为直角,宽度与预埋钢管内径相同,所述防局部受压角钢的钢板厚度不小于5mm,边长不小于200mm。
有益效果:该发明装置安装与拆卸方便、成本低、承载力高、适用范围广、安全可靠。从结构受力状态、材料性能利用率、施工方便程度、劳动强度和成本方面均优于现行使用的两种可动反力支座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安装就位剖面图。
图2是嵌插钢棒形式的平面视图,包括整体矩形、工形和并列钢板形式。
图3是一个装置中设一个预埋钢管时的平面图。
图4是一个装置中设两个预埋钢管时的平面图
图5是反力垫板竖板正剖面和侧剖面图,左侧两个正剖面图分别代表带加劲肋钢板和带格构肋双层钢板。
图6是为防止建筑物经过预埋钢管时产生障碍,钢管内设置填块和封顶钢板的剖面图。
图中,预埋钢管(1),实心钢棒(2),吊环(3),带有限位卡槽的反力垫板(4),锚栓(5),钢索预留孔(6),防局部受压角钢(7),图5中临时填充块(8),封顶钢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58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