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锤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5620.2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8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段家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D11/00 | 分类号: | B25D11/00;B25D1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对容置驱动机构的容置空间的内部压力进行调整的电锤。
背景技术
为了使工具头在长轴方向上进行冲击动作和在周向上进行旋转动作,在电动锤的壳体内容置有被马达驱动的驱动机构。在容置驱动机构的容置空间内填充有用于对驱动机构进行润滑的润滑剂,并且容置空间形成密闭结构,以免填充的润滑剂向外侧漏出。对于电动锤来说,在驱动驱动机构时,由于伴随驱动机构的动作而产生的热,壳体内的空气膨胀压力升高,此时有可能产生驱动机构的冲击不良,或者润滑剂可能从壳体向外侧漏出。
在JP特开2008-36754号公报中公开了能够调整容置空间的压力来消除这样的不良现象的电动锤。在该公报记载的电动锤中,由过滤室、将过滤室与壳体的容置空间连通的内部通路和将过滤室与外部连通的外部通路构成压力调整用路径,并在在过滤室中,以与在该过滤室上形成开口的外部通路的开口周边部分离的状态,配置有过滤器,由此抑制容置空间内的润滑剂流出至外部。
根据该公报公开的发明,构成了一边调整容置空间的内部压力,一边防止该容置空间内的润滑剂漏出的技术,但防止润滑剂漏出的技术存在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另外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532015A中公开了一种在减速箱壳体上设排气孔的电锤。该排气孔同样作为平衡内部压力的机构,该排气孔具有连接减速箱内部的内部通道和连接外部的外部通道,在内部通道和外部通道之间设置了迷宫式的走向,使气体通过该排气孔从内部通道移动到外部通道所需要走的路程较长。这种结构的缺点是该排气孔结构较复杂,制造工艺繁琐。而且在气流通过该排气孔向外部排泄的过程中,润滑剂夹杂在气流中一起排到外部,排气孔并不能抑制内部的润滑剂流到外部。造成了减速箱内润滑剂的流逝,降低了润滑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边调整容置驱动机构的容置空间的内部压力,一边实现进一步防止润滑剂漏出的效果的电锤。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锤,包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工作头;容纳驱动机构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里设有对驱动机构进行润滑的润滑剂;连通容置空间内部与外部的路径;路径中设有过滤室、将过滤室与容置空间的内部连通的第一通道、将过滤室与容置空间的外部连通的第二通道,过滤室内设置用于吸附润滑剂的过滤装置,过滤室内还设置有可选择地导通或关闭路径的控制元件。
优选地,第一通道沿竖直方向位于过滤室的下方。
优选地,过滤装置与第一通道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控制元件位于容纳空间内。
优选地,控制元件为覆盖第一通道出口的片状构件,使得片状构件封闭第一通道。
优选地,过滤装置沿竖直方向接触控制元件并提供给控制元件朝向第一通道的压力。
优选地,控制元件在径向上与过滤室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地,控制元件的材料为油纸。
优选地,过滤装置的材料为毛毡。
优选地,电锤具有向容置空间内部填充润滑剂的填充口以及可拆卸地位于填充口上的帽构件,过滤室设置于帽构件上。
优选地,电锤还包括覆盖过滤装置的过滤帽,第二通道位于过滤帽与过滤室之间的周向空间内。
优选地,控制元件为单向阀,使得容置空间内部的气流可以流向外部,而外部的气流无法流入容置空间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控制元件控制路径可选择地导通或关闭,当关闭时能够有效防止润滑驱动机构的润滑剂外泄,当导通时,容置驱动机构的容置空间的高气压可以向外溢出,达到降低内部压力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可以通过下面的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同时结合附图描述而清楚地获得。
附图以及说明书中的相同的标号和符号用于代表相同的或者等同的元件。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锤去掉部分机壳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B区域中压力调整通路处于关闭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B区域中压力调整通路处于打开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压力调整通路的分解示意图。
1、电锤 2、主体部 3、工作头
4、手柄 5、机壳 6、轴线
7、夹头 8、马达壳体 9、减速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56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材废料再利用生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以调整数目的可拆卸叶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