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交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4903.5 | 申请日: | 201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4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洁华;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A01H4/00;A01H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交 杨树 杆菌 基因 转化 方法 | ||
1.一种杂交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其特征包括下述步骤:
(1)预培养:
将717杨树腋芽或顶芽置于基本培养基上继代繁殖,培养4-6周获得组培苗;切取所述组培苗0.8-1.5cm不带腋芽的茎段,用刀片沿着茎段纵轴方向划2-3次造成伤口或切取所述组培苗的带有0.1-0.5cm2叶片的叶柄置于M1′培养基中,于24-26℃黑暗条件下预培养2-3天;
(2)菌种活化与培养:
用移液枪枪头挑取-80℃保存的农杆菌至含有抗生素的YEB固体培养基上,27-29℃倒置暗培养20-28h;挑取培养后的农杆菌在另一含有抗生素的YE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27-29℃倒置暗培养36-48h;
挑取单菌落至含有抗生素的2-4mLYEB液体培养基的无菌试管中,150-200rpm 27-29℃暗培养12-16h;吸取0.1-1.0mL菌液至含有抗生素的50-75mLYEB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150-200rpm 27-29℃暗培养至OD600=0.6-0.8;
(3)侵染:
将步骤(2)获得的菌液在室温、3500-4000rpm离心10-15min,弃去上清液,将沉淀用50-75mL M液重悬,24-26℃,80-100rpm活化0.5-1h得到侵染液;按30-50个:25mL的比例将经步骤(1)预培养的茎段或带有叶片的叶柄放入所述侵染液中,24-26℃条件下80-100rpm侵染30-60min;
(4)共培养:
从侵染液中取出茎段或带有叶片的叶柄,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干表面残留的侵染液,放在M1固体培养基上,24-26℃,暗条件下共培养2-3天;
(5)延迟选择:
取出步骤(4)共培养的茎段或带有叶片的叶柄,先用去离子水在180-220rpm下洗涤4-5min,洗涤2-3次,接着用浓度为350-500mg/L的头孢霉素-去离子水溶液洗涤4-5min,洗涤2-3次,用无菌滤纸上吸干表面水分并转移至CIM延迟选择培养基中,24-26℃暗培养10-11天,取出更换至新的CIM延迟选择培养基上继续24-26℃暗培养10-11天,得到带有愈伤组织的茎段或叶柄;
(6)诱导不定芽:
将所述带有愈伤组织的茎段或叶柄转移至SIMa筛选培养基中,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每15-20天更换一次培养基;待长出绿色愈伤组织0.2-0.5cm2,取出绿色愈伤组织至新鲜SIMa筛选培养基中培养,待绿色愈伤组织表面开始长出不定芽;将带有不定芽的绿色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SIMb筛选培养基的组培瓶中,直到不定芽生长至1-2cm;
(7)伸长培养:
切割留有少量愈伤组织的呈玻璃化状态的不定芽,转移至含有SEM筛选培养基的组培瓶 中进行伸长培养,培养2-4周,获得表型趋于正常的芽;
(8)诱导生根及检测:
取步骤(7)获得的芽,切去底部膨大部位,转入RM培养基中,诱导生根,从已生根的再生杨树上剪取叶片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全基因组PCR检测,验证农杆菌基因转化了的杂交杨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M1′培养基的组成为:MS盐4.4g,蔗糖20-30g,生长素NAA 1.86mg,细胞分裂素2ip1.02mg,pH=5.6-5.8,琼脂7-7.2g,加水至1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农杆菌为C58/pMP90/pH7GWIWG2(I),所述抗生素为:利福平、庆大霉素和壮观霉素,在YEB固体培养基或YEB液体培养基中利福平的浓度为25-50mg/L、庆大霉素的浓度为20-30mg/L、壮观霉素的浓度为30-50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M液的组成为:MS盐4.4g,蔗糖20-30g,生长素NAA 1.86mg,细胞分裂素2ip 1.02mg,pH=5.6-5.8,乙酰丁香酮19.86mg,加水至1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490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桨叶干燥机专用干燥装置
- 下一篇:平板式计算机的底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