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排滚锥式回转支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4038.4 | 申请日: | 201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5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关元清;刘璐;汪明明;郝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方圆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9/32 | 分类号: | F16C19/32;F16C33/58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唐宗才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六排滚锥式 回转 支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回转支承,具体属于一种适用于载荷特别大场合的回转支承。
背景技术
传统单排球式,交叉滚柱式,双列球式,三排柱式回转支承为满足较大的载荷会选用较大的滚动体,或者增加一列滚动体,从而使得轴向尺寸较大。随着回转支承使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所应用的主机性能越来越高,各方面载荷将越来越大。目前,各种滚柱式回转支承充斥着市场,其滚动体的滚动状况差,寿命相对短。在机械大型化的同时主机不可能无限制地简单的尺寸放大,必须对配套的各种部件进行合理的结构改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性能机械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载荷大场合的回转支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回转支承分为内圈,外圈,中圈,其中中圈分为上、下部分,中圈上部分与下部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内圈与中圈之间、中圈与外圈之间各有三排滚锥滚道,滚道中均放入滚动体。
六排滚锥式回转支承是在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的基础上,在其回转平面内加入了三排与之对称的滚动体(滚锥),该种结构形式有如下优点:1、该种结构形式能够增加了接触线长度;2、减少了滚动体的滑动,增加了滚动体的纯滚动,进而改善了滚动体的滚动条件,提高其使用寿命;3、能够提供内齿轮驱动,外齿轮驱动两种驱动形式;4、增加了螺栓排数,提高刚性,提高了螺栓组承载能力;5、提高了轴向承载能力;5、提高了抗倾覆能力。这种结构在承受轴向载荷及倾覆力矩方面又有了很大幅度的加强,并且可以实现双向回转的功能。从而达到在相对固定的轴向尺寸的情况下,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的目的。这在计算机有限元分析中得到证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六排滚锥式回转支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六排滚锥式回转支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外圈轮齿 2、螺栓 3、外圈 4、滚锥 5、螺栓 6、中圈上片 7、滚锥 8、螺栓 9、内圈轮齿 10、滚锥 11、滚柱 12、中圈下片 13、滚柱 14、滚锥 15、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及图2为回转支承的回转剖面;由图1及图2所示,六排滚锥滚柱式回转支承,包括外圈1、外圈轮齿,2、螺栓,3、外圈,4、滚锥,5、螺栓,6、中圈上片,7、滚锥,8、螺栓,9、内圈轮齿,10、滚锥 ,11、滚柱,12、中圈下片 ,13、滚柱, 14、滚锥, 15、内圈。其特点是中圈上片6、中圈下片12与外圈3之间有三排滚锥滚道,三排滚道中分别装入滚锥4、滚锥10、滚柱11,中圈上片6、中圈下片12与内圈15之间有三排滚锥滚道,三排滚道中分别装入滚锥7、滚柱13、滚锥14;中圈上片6与中圈下片12以螺栓或者螺钉联接,中圈上片6与中圈下片12组合后形成的中圈通过螺栓5与回转支承配套的主机上下的法兰连接。
从图2来看,螺栓2、螺栓5、螺栓8可以是一排或者两排,滚动体都是滚锥形式,滚动体之间以隔离块隔开。
外圈3包含外圈轮齿1,及无齿两种形式;内圈15包含内圈轮齿9,及无齿两种形式;外圈3与内圈15分别以有齿和无齿形式任意搭配。
本发明结构合理,节约成本,容易实现,能有效解决传统回转支承因为要满足较大的承载力而轴向尺寸放大的问题,其承载能力与普通三排柱式回转支承相比提高200%以上。为回转支承应用领域的拓展提供了可能,在各种重型回转机械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方圆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方圆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40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的回差式电源管理电路
- 下一篇:交直流航空地面静态电源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