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捕海水池塘中人工培养桡足类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3559.8 | 申请日: | 201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9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家富;韩坤煌;张艺;黄伟卿;刘招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水 池塘 人工 培养 桡足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捕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采捕海水池塘中人工培养桡足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自然海域以张网采捕桡足类靠潮流,而养殖池塘中没有潮流;以往在池塘中采捕桡足类使用灯光诱集、人工捞取,或用机动小艇带动拖网而拖取,这些工序繁琐、要多人操作、费工费力,成本也高;有的采取开闸放水、在闸门口张网捞取,该方法会把池塘里本可用于扩繁的残留桡足类、肥水和基础饵料被全部排光,既浪费资源又不利于连续培养与采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捕海水池塘中人工培养桡足类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采捕海水池塘中人工培养桡足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1)张网制作:制作网口宽3.0米、高0.6m,网身长8.0m,网目为80目;网囊长4.0m,网目为150目的无翼张网,网身与网囊交接处缝有一段70cm长、网目40目的垃圾滤网,整个网口捆在用直径3cm的塑料管制成的3.0m(上下边)×0.6m(左右边)方框上。
(2)张网布设:在池塘的中心位置平行打下两根长于池深的木桩或竹桩、镀锌管;两桩距离3m;把张网网口两个0.6m左右边连同塑料管分别捆在两根桩上,并在池塘水位升降时进行上下调节,使上边刚好露出池塘水面约10cm;网口对着池塘的盛行风向。
(3)增氧机组配置:在网口正前方约4.0m处安装一台1.5kw的双轮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机组浮动平台上的4个垂直园孔,各用钢管或园木桩固定在池底,并使增氧机组随水位的升降而升降;
(4)张网作业:开动增氧机在池中形成流向张网的水流,水中的桡足类及其幼体被滤在张网的网囊中,每天约开机2~4h,可采捕湿重约5~15kg的纯净活体桡足类。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效果:该方法工序简单、单人可以操作、省工省力、成本低;还可以充分利用池塘中残留桡足类、肥水和基础饵料,保证其连续培养与采捕。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采捕海水池塘中人工培养桡足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1)张网制作:制作网口宽3.0米、高0.6m,网身长8.0m,网目为80目;网囊长4.0m,网目为150目的无翼张网,网身与网囊交接处缝有一段70cm长、网目40目的垃圾滤网。整个网口捆在用直径3cm的塑料管制成的3.0m(上下边)×0.6m(左右边)方框上。
(2)张网布设:在池塘的中心位置平行打下两根长于池深的木桩或竹桩、镀锌管;两桩距离3m;把张网网口两个0.6m左右边连同塑料管分别捆在两根桩上,并在池塘水位升降时进行上下调节,使上边刚好露出池塘水面约10cm;网口对着池塘的盛行风向。
(3)增氧机组配置:在网口正前方约4.0m处安装一台1.5kw的双轮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机组浮动平台上的4个垂直园孔,各用钢管或园木桩固定在池底,并使增氧机组随水位的升降而升降;
(4)张网作业:开动增氧机在池中形成流向张网的水流,水中的桡足类及其幼体被滤在张网的网囊中,每天约开机2~4h,可采捕湿重约5~15kg的纯净活体桡足类。
本发明工序简单、单人可以操作、省工省力、成本低;还可以充分利用池塘中残留桡足类、肥水和基础饵料,保证其连续培养与采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未经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35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废弃生物质制备燃料乙醇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单索电动抓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