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椅式按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2755.3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5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坂元孝之;安田裕典;藤代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医疗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朱美红;毛立群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就座的施疗者进行按摩的椅式的按摩机,特别涉及将施疗者的下肢部按摩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载腿部的椅式按摩机,所述载腿部包括将施疗者的下肢部按摩的施疗部件。例如,在特许第4121012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设有在腿的长度方向相邻排列而配置的3个腿保持部件(下肢保持部)的载腿部的按摩机。在根据该专利公报的按摩机的3个腿保持部件中的施疗者的脚尖侧的腿保持部件上,设有与施疗者的脚掌对应的推抵面。此外,在根据该专利公报的按摩机中,设有设定为、在施疗者用脚掌将脚尖侧的腿保持部件的推抵面推出的情况下、3个腿保持部件分别连动而被唯一配置到与施疗者的腿的长度对应的位置上的连杆机构。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的按摩机在脚尖侧的腿保持部件的推抵面被推出的情况下,通过连杆机构,3个腿保持部件(下肢保持部)分别连动而被唯一配置到与施疗者的腿的长度对应的位置上,所以3个腿保持部件被固定地配置到与施疗者的腿的长度一对一地对应的预先设定的位置上。因此,有有时对应于腿的根侧的施疗部位的腿保持部件(下肢保持部)和与对应于腿的根侧的施疗部位的腿保持部件相邻的腿保持部件的位置被配置到与施疗者希望的按摩位置偏差的位置上的问题。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下肢保持部被配置到与施疗者希望的按摩位置偏差的位置上、能够在施疗者希望的按摩位置进行更准确的施疗的椅式按摩机。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成的,采取了以下(1)~(13)的手段。
(1)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椅式按摩机,具备:座部;载腿部,包括能够转动地设在上述座部的前方的第一下肢保持部、相邻于上述第一下肢保持部而设置的第二下肢保持部、相邻于上述第二下肢保持部的与上述第一下肢保持部相反侧而设置的第三下肢保持部、和分别设在上述第一下肢保持部、上述第二下肢保持部及上述第三下肢保持部上、将施疗者的下肢按摩的施疗部件;上述载腿部的第二下肢保持部及第三下肢保持部能够分别相互独立地相对于上述第一下肢保持部沿施疗者的腿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而构成。
这样,通过使第二下肢保持部和第三下肢保持部能够分别相互独立地相对于上述第一下肢保持部在施疗者的腿的长度方向上滑动移动,能够将第二下肢保持部及第三下肢保持部分别独立配置到任意的滑动移动位置、即施疗者希望的位置上。结果,能够在施疗者希望的按摩位置处进行更准确的施疗。
(2)在上述椅式按摩机中,优选的是,还具备用来与上述第一下肢保持部及上述第三下肢保持部独立地使上述第二下肢保持部向施疗者的腿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的驱动源。
如果这样构成,则例如通过将第三下肢保持部配置在规定的滑动位置上以使其对应于施疗者的腿的长度、保持着第一下肢保持部与第三下肢保持部之间的间隔而驱动驱动源,能够使第二下肢保持部向施疗者的腿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由此,能够一边通过第一下肢保持部、第三下肢保持部的各自的施疗部件进行施疗按摩、一边再在其之间的范围内的任意的位置处进行通过第二下肢保持部的施疗按摩。
(3)在上述任一个所记载的椅式按摩机中,优选的是,还具备:第一支承部件,支承上述第一下肢保持部,能够转动地设在上述座部的前方;第二支承部件,支承上述第二下肢保持部,能够相对于上述第一支承部件在施疗者的腿的长度方向上滑动移动;上述驱动源构成为,使上述第二支承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支承部件在施疗者的腿的长度方向上滑动移动。
如果这样构成,则通过第一支承部件和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滑动移动地安装的第二支承部件,能够在确保强度的同时支承第一、第二下肢保持部,所以能够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下使第二下肢保持部可靠地滑动移动。
(4)在上述任一个所记载的椅式按摩机中,优选的是,上述第一下肢保持部相对于上述座部能够转动调节为任意的角度而被支承,并且不具有向施疗者的腿的长度方向的移动距离调节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医疗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医疗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27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