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2465.9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9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田麦显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1/03 | 分类号: | B60C11/03;B60C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抑制噪声性能的恶化并且提高泥路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泥路路面行驶的例如四季通用轮胎采用块状花纹,该块状花纹通过在胎面部由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沟、和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多条横沟而划分出多个花纹块。以往为了提高泥路性能,已知有加大主沟、横沟的沟深度、沟宽度,来提高排土性、或剪断在横沟内压实的泥的剪断力的方法。
然而,由于在上述的方法中,主沟、横沟的沟容积增加,使得在沟内产生的空气的共鸣振动(气柱共鸣声)增大,从而存在在乾燥路面行驶时噪声性能恶化的问题。这样,提高泥路性能和确保噪声性能是二律背反的关系,很难两者兼顾。相关技术如下。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4-588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善胎肩纵沟和胎肩横沟的形状,而将噪声性能的恶化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能够提高泥路性能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中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为一种充气轮胎,通过在胎面部设置有:在最靠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肩纵沟、和从上述胎肩纵沟起越过接地端而延伸的胎肩横沟,从而在胎面部形成有将胎肩花纹块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而成的胎肩花纹块列,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胎肩纵沟形成包括外侧沟部、内侧沟部以及过渡部的梯形波状的锯齿,上述外侧沟部在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延伸,上述内侧沟部在比上述外侧沟部更靠轮胎轴向内侧沿轮胎周向延伸,上述过渡部从上述内侧沟部向上述外侧沟部倾斜地延伸,上述胎肩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一方侧倾斜,并且将其沟中心线与上述胎肩纵沟相交的交点P1、和上述沟中心线与上述接地端的交点P2连接起来的直线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为5~20度,并且上述胎肩横沟的沟宽度朝向轮胎轴向外侧逐渐增大,并且上述胎肩横沟在上述接地端处的沟宽度Wo、和上述胎肩横沟与上述胎肩纵沟的连通部处的沟宽度Wi之比Wo/Wi为1.5~3.0,并且上述胎肩横沟中,该胎肩横沟的一方侧的沟壁与上述胎肩纵沟相交的一方侧的沟交叉部,位于比上述胎肩横沟的另一方侧的沟壁与上述胎肩纵沟相交的另一方侧的沟交叉部更靠轮胎轴向内侧。
此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一方侧的沟交叉部位于上述内侧沟部上,并且上述另一方侧的沟交叉部位于上述外侧沟部上。
此外,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一方侧的沟交叉部位于上述内侧沟部的上述过渡部侧的端部,并且上述另一方侧的沟交叉部位于上述外侧沟部的上述过渡部侧的端部。
此外,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肩横沟的向上述过渡部的连通宽度Wr与上述过渡部的沟宽度Wg之比Wr/Wg为0.8~1.8。
此外,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肩纵沟中,从上述内侧沟部的轮胎轴向外侧的沟缘到上述外侧沟部的轮胎轴向外侧的沟缘为止的轮胎轴向距离即伸出量Ld,是上述外侧沟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Lo的0.4~0.8倍。
此外,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肩花纹块列形成为以轮胎赤道上的任意的点为中心,除了可变间距之外实质上为点对称。
此外,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肩横沟朝向轮胎旋转方向后着地侧倾斜,上述一方侧的沟壁是上述胎肩横沟的轮胎旋转方向的后着地侧的沟壁,上述另一方侧的沟壁是上述胎肩横沟的轮胎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的沟壁。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通过在胎面部设置有在最靠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肩纵沟、和从上述胎肩纵沟越过接地端而延伸的胎肩横沟,而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胎肩花纹块。胎肩纵沟形成包括外侧沟部、内侧沟部以及过渡部的梯形波状的锯齿,其中,外侧沟部在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延伸,内侧沟部在比该外侧沟部更靠轮胎轴向内侧沿轮胎周向延伸,过渡部从该内侧沟部向上述外侧沟部倾斜地延伸。包括这种倾斜地延伸的过渡部的胎肩纵沟,由于容易在沟内抓住泥,所以提高了对沟内压实的泥的剪断力。因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提高泥路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24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捻机放线张力调节稳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PU树脂人造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