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控多轴向磨削机床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2394.2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2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撒元宏;陈跃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屹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0 | 分类号: | B24B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华苑产业***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 轴向 磨削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削加工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数控多轴向磨削机床。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铸件市场的1/3市场份额在中国,中国铸造业产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铸造业大国,然而由于一些技术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大大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在现有技术中,铸造加工的打磨工序通常都由作业者手工作业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手工打磨精度低、耗损严重、用工量大、用工成本高等因素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传统手工打磨车间的格局、结构不合理以及不能及时、有效的回收费屑的因素导致其内部污染较为严重,对于作业人员的健康较为不利,也造成了不可再生材料资源的浪费。再者,人工打磨还会危及到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工作环境恶略、危险也带来了招工难、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有些企业采用进口三维机械手来替代人工操作。然而,进口三维机械手较为昂贵,而且只能完成某些铸造件的特定打磨工序,多为非标定制设备,导致了其加工产品的单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节约劳动力、操作简单、能够完成多种不同产品的磨削加工的数控多轴向磨削机床。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数控多轴向磨削机床,包括X轴滑动机构、设置于X轴滑动机构上端的Y轴滑动机构、设置于Y轴滑动机构上端的Z轴升降机构、设置于Z轴升降机构上端的可在水平面内旋转的工件台机构、设置于旋转工件台上方的可在竖直平面内旋转的磨削机构、用于驱动Y轴滑动机构在X轴滑动机构上作X轴向运动的X轴伺服马达、用于驱动Z轴升降机构在Y轴滑动机构上作Y轴向运动的Y轴伺服马达、用于驱动Z轴升降机构作Z轴向运动的Z轴伺服马达、用于驱动工件台机构在水平面内旋转的横转伺服马达以及用于驱动磨削机构在竖直平面内旋转的纵转伺服马达。
所述磨削机构包括砂轮,该砂轮包括钢质的砂轮本体和设置于砂轮本体外缘表面的电泳磨砂层,砂轮本体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
所述安装孔为莫氏锥度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生产效率高、节约劳动力,能够替代现有进口三维机械手,节约大量资金。同时本发明操作简单,能够完成多种不同产品的磨削加工。本发明可应用在任意磨削加工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X轴滑动机构;2-Y轴滑动机构;3-Z轴升降机构;4-工件台机构;5-磨削机构;6-砂轮;7-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数控多轴向磨削机床,包括X轴滑动机构1、设置于X轴滑动机构1上端的Y轴滑动机构2、设置于Y轴滑动机构2上端的Z轴升降机构3、设置于Z轴升降机构3上端的可在水平面内旋转的工件台机构4、设置于旋转工件7台上方的可在竖直平面内旋转的磨削机构5、用于驱动Y轴滑动机构2在X轴滑动机构1上作X轴向运动的X轴伺服马达、用于驱动Z轴升降机构3在Y轴滑动机构2上作Y轴向运动的Y轴伺服马达、用于驱动Z轴升降机构3作Z轴向运动的Z轴伺服马达、用于驱动工件台机构4在水平面内旋转的横转伺服马达以及用于驱动磨削机构5在竖直平面内旋转的纵转伺服马达。
在工作时,将工件7置于工件台机构4上,工件台机构4可以在X轴滑动机构1、Y轴滑动机构2、Z轴升降机构3以及相应驱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作前、后、左、右、上、下运动,同时工件台机构4能在水平面内旋转,磨削机构5能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本发明的X轴滑动机构1、Y轴滑动机构2和Z轴升降机构3为同体结构,再加上水平面和竖直平面内的旋转配合,使加工区域得到极大的扩展,实现了工件7的全方位的磨削加工,能够加出角度特殊的工异型工件7。上述结构再配合通用的工控机控制系统,输入根据工件7要求的加工数据,多组伺服系统根据数据信号同时动作,形成加工运行轨迹,达到数控加工的目的。本发明的整体运动特性接近于现有技术的三维机械手,由于本发明的运行轨迹的算法比较容易,其又比三维机械手容易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屹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中屹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23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