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2291.6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2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刘箭;钱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新微电子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G06F3/04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王江富 |
地址: | 201204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设备,特别涉及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手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芯片工艺的不断提升,芯片单位面积内的计算处理能力会越来越高,单位面积内芯片的功耗却越来越小,所以相当一部分的消费类电子的手持及移动互联特性越来越强,这些手持设备一般都主要以触摸屏取代传统鼠标键盘作为人机IO(输入输出)交互设备,以手指或者触摸笔为人机交互方式。
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代表的X86架构操作系统,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几乎涵盖了我们目前所有的工作生活的各种解决方案和相关信息;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代表的X86架构操作系统对X86硬件兼容性出色,极大的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因为有以微软为代表的操作系统厂商和组织作为后盾,Windows操作系统工作稳定,售后支持力度大,极大的保护了消费者的生活和工作安全可靠。
但是Windows操作系统,在设计之初便是为适合于鼠标键盘等这些计算机输入设备设计的,通常只有三种默认大小的桌面图标:大图标、中等图标、经典图标,但是因为手持设备的触摸屏尺寸较小,即使选用大图标,显示在手持类产品的尺寸较小的触摸屏上图标仍然较小,不便于用户以手指通过触摸屏进行人机交互,用户使用体验较差,这样虽然Windows操作系统和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相连并具有种种优点,但由于其应用在手持设备上时,用户使用体验较差,难以在手持类产品上推广使用。为了满足手持设备的用户体验要求,通常需要开发定制化的小型操作系统,如目前已盛行于消费类电子的android、MeeGo、IOS等,但是由于繁多的定制化小型操作系统之间互不兼容,使得操作系统的开发投入重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持设备,采用基于X86架构的Windows操作系统,并便于用户通过触摸屏进行人机交互,有较好的用户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手持设备,包括触摸屏、Windows操作系统,还包括一中间转换单元;
所述中间转换单元,包括背板图片模块、初始化模块、文件选择模块、文件解析模块、图标解析模块、图片合成模块、点击事件响应模块;
所述背板图片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背板图片,所述背板图片的像素大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大图标的像素;
所述初始化模块,当中间转换单元运行后,输出触摸界面到所述触摸屏,所述触摸界面中有添加按钮;
所述文件选择模块,当所述触摸界面中的添加按钮被点击后,输出手持设备的文件搜索路径及当前文件搜索路径下的文件的标识到触摸屏;
所述文件解析模块,当显示于触摸屏的当前文件搜索路径下的一目标文件的标识被点击后,对用于打开该目标文件的exe文件(可执行文件)进行分析,输出该exe文件的资源表入口;
所述图标解析模块,根据该exe文件的资源表入口,解析该exe文件的ICON资源,并从所述ICON资源中提取像素最高的ICON数据;
所述图片合成模块,用于把所述像素最高的ICON数据提取转换成RGB格式源数据后和所述背板图片模块中的一背板图片进行合成混合并生成一应用程序图片按钮;
所述点击事件添加响应模块,用于将该应用程序图片按钮同该目标文件相链接,并输出该应用程序图片按钮到所述触摸界面,当所述触摸界面上的该应用程序图片按钮被点击后,同该应用程序图片按钮相链接的该目标文件运行。
所述中间转换单元,还可以包括一所述界面切换模块;
所述触摸界面中还有进入Windows界面按钮;
所述界面切换模块,当所述触摸界面上的进入Windows界面按钮被点击后,控制Windows界面输出到触摸屏,并控制输出一进入触摸界面按钮到Windows界面,当Windows界面中的所述进入触摸界面按钮被点击,所述界面切换模块控制触摸界面输出到触摸屏。
较佳的,所述背板图片的像素为199×19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新微电子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浪新微电子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22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