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质量校正的内标离子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2027.2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9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聂宗秀;李亚峰;张宁;王佳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49/16 | 分类号: | H01J49/16;G01N27/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质量 校正 离子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质量校正的内标离子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同时产生样品和参比物离子信息的离子源装置。
背景技术
准确质量测定在鉴定未知化合物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准确度提高,从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未知物的可能组成数目就会大大减少,有助于更加快速有效的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例如,在鉴定某种肽时,当准确度达到±1ppm,就可以排除99%的有相同表观质量但元素和氨基酸组成都不同的可能物质,这就使得未知物的鉴定结果更加的可靠。
在准确质量测定时,高分辨的质谱是不可缺少的,但仅此还远不能达到要求,这是因为质谱测定过程中的空间电荷效应、边缘场效应、检测器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对离子丰度的依赖性等因素都会影响所得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如果要求很高的准确度,复杂的校正过程就必须引入。
质量校正时常用的离子化方法有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法(MALDI)、电喷雾离子化法(ESI)以及纳喷离子化法(nanoESI)。等人对比了MALDI和ESI用于质量校准时的效率发现,MALDI校标时误差分布范围较宽,精密度不够好,相对而言,在用于校标时ESI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离子化方法。NanoESI自发明以来就以其较高的离子化效率受到广泛的使用,也不乏将其用于质量校准的例子,且都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较早的质量校准采用的是外标的方法,即将参比物和待测物分开两次测定,再进行校准计算。但外标很依赖于仪器参数的稳定,一旦某些参数受到影响(如温度漂移、空间电荷波动等),则会导致较大误差。内标的方法相对较为稳定些。最早人们想到的内标方法是将待测物和参比物混合之后进行测定,然而由于两种物质本身性质的差异,导致在离子化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二者信号相互抑制、或者生成离子加和物的情况,因而用这种方法进行内标显然是不够的。用两个(或多个)喷头对待测物和参比物分别进行离子化是上述混合内标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但用两个喷头直接加电压进行电喷雾离子化这一方法亦有其缺陷-两个喷头同时加电后会产生抑制现象,并不能同时得到两种物质的喷雾。2000年Yutaka Takahashi等人采用了一个三喷头校标装置,以PEG-600为参比物置于中间喷头,两种待测物分别置于上下两个喷头,依次移动喷头,分别测定了三种物质的质谱图,并进行了校准计算,所得结果误差均在5ppm以内。随后又有一些研究者用类似的方法做了内标试验研究。这一类内标校正方法可以称作机械转换(mechanical switching)内标法。与这一方法相对应,又出现了一种可以称为电压转换(electronical switching)的内标方法,即通过给两个喷头加交替的电压,使得两个喷头交替产生喷雾,从而得到待测物和参比物信号交替出现的质谱图。这种方法也已经有一段历史了。2012年年初,J.Michael Ramsey等人又用该方法结合芯片技术设计了一个新型的内标离子源。
然而,无论是机械转换还是电压转换,所得到的瞬时质谱图仍然仅有待测物或者参比物的信号,只有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信号进行平均后,才能用于校标。同时,为了保证质量校正的准确度,信号转换时间要尽可能短,信号交替的次数也要保证在一定水平上,这些要求不仅实现难度较大,且操作起来也费时费力,效果很难达到最好。Nicolas L.Young等人设计了一种稳态非对称双纳喷校标离子源,该装置避免了机械转换和电压转换,但由于加长了带点液滴从产生到进入质谱的距离,试剂的用量仍然很大,且容易造成灵敏度降低。因而,探索一种快速、准确且节约试剂的质量校正装置及其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质量校正的内标离子源装置,进行质量校正时,无需设置复杂的电压转换或机械转换程序,且在任意时刻得到的都是包含待测物和参比物二者信号的质谱图,节约了分析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样品用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质量校正的内标离子源装置,包括2个进样纳喷管、金属筒、金属板和三维可调工作台;
所述进样纳喷管设于所述金属筒的腔内,且从所述金属筒的两端伸出;所述金属筒的外壁与所述金属板相连接;所述金属板通过一绝缘支撑柱与所述三维可调工作台相连接;
所述内标离子源装置还包括一导线,所述导线与所述金属板相连接。
上述的内标离子源装置,所述进样纳喷管的材质可为玻璃,其内径可为0.5mm~0.86mm,即常规纳喷管内径范围。
上述的内标离子源装置,所述进样纳喷管的长度可为2cm~5cm,所述金属筒的长度略短于纳喷管的长度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20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模块化安全阀接合件的过滤器组件
- 下一篇:托辊生产中的密封组装线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