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线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1761.7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1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矢萩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JUK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5B65/00 | 分类号: | D05B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布料进行缝制的缝纫机所具有的切线机构。
背景技术
在对布料进行缝制的缝纫机中,具有在缝制结束后将缝线切断的切线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如图5(a)所示,切线机构1具有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在釜轴台(省略图示)上的切断切刀2以及可动切刀3。
切断切刀2可以移动至初始位置和从该初始位置向落针位置侧前进的线切断位置。可动切刀3可以移动至初始位置和从该初始位置前进的线捕捉位置,在从线捕捉位置向初始位置后退时,通过与切断切刀2之间的协同动作而将上线T1以及下线T2切断。
在该切线机构1中,如果输入切线信号,则如图5(b)所示,使可动切刀3以及切断切刀2前进。在成为上线T1搭在水平釜4的中釜凸起部5上的状态之前,可动切刀3进行待机,如图5(c)所示,在上线T1搭在中釜凸起部5上的状态时,可动切刀3前进对缝线进行支撑。然后,如图5(d)所示,如果可动切刀3前进而到达线捕捉位置,则将上线T1拉起,由此,下线T2也被拉起至可动切刀3的下表面。然后,如图5(e)所示,使可动切刀3开始后退,利用该后退的可动切刀3的线捕捉部3a钩挂上线T1以及下线T2,对其进行捕捉。如图5(f)所示,如果在捕捉上线T1以及下线T2的同时使可动切刀3后退,则如图5(g)所示,利用切断切刀2和可动切刀3将上线T1以及下线T2切断。在将上线T1以及下线T2切断后,利用切线恢复信号使可动切刀3以及切断切刀2均返回初始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680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另外,在上述的切线机构1中,如图6所示,向线捕捉位置前进的可动切刀3的前端,通过由上线T1和下线T2围成的狭窄的空间S。
如果如上述所示可动切刀3通过空间S,则如图7(a)所示,将下线T2向可动切刀3的下侧按压而移动,但由于可动切刀3的厚度较厚,所以如图7(b)所示,有时在下线T2向可动切刀3的下侧移动之前,下线T2被可动切刀3拖拽而向可动切刀3的前进方向推出,从水平釜4的线轴(省略图示)将下线T2拉出。
其结果,如图7(c)所示,使下线T2产生松弛,无法顺利地利用上线T 1将下线T2拉起,如图7(d)所示,利用后退的可动切刀3的线捕捉部3a对上线T1以及下线T2进行的捕捉不充分,可能产生切线不良。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线机构,其可以抑制切线不良的发生,顺利且良好地进行切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切线机构具有:切断切刀;以及可动切刀,其具有线捕捉部,且可以移动至初始位置、线捕捉位置、线切断位置,通过使所述可动切刀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线捕捉位置前进,从而利用所述线捕捉部,对从收容于针板下方的水平釜内的线轴向所述针板的上方拉出的缝线进行捕捉,通过使所述可动切刀从所述线捕捉位置向所述线切断位置后退,从而利用所述可动切刀和所述切断切刀,将由所述线捕捉部捕捉的缝线切断,该切线机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动切刀的所述线捕捉部的缝线捕捉部位的所述可动切刀前进方向前方侧,设置卡止部,其从所述针板下方凸出而可以将缝线卡止。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从线轴拉出的缝线卡止在设置于针板上的卡止部上,从而可以防止朝向线捕捉位置前进的可动切刀对缝线的拖拽。由此,不会由于可动切刀对缝线的拖拽而使缝线松弛,可以利用可动切刀的线捕捉部可靠地捕捉缝线。因此,在可动切刀后退时,可以利用可动切刀和切断切刀,可靠且稳定地切断由可动切刀的线捕捉部捕捉的缝线,不存在切线不良等问题。
在本发明的切线机构中,优选在所述卡止部上,在所述线捕捉部的缝线捕捉部位侧,形成以圆弧状凹陷的凹陷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卡止部上形成以圆弧状凹陷的凹陷部,从而可以更可靠地使缝线卡止在卡止部上,可以更可靠且稳定地进行切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切线机构,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切线不良的发生、顺利且良好地进行切线的切线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线机构的斜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线机构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切线机构的针板部分的图,(a)是针板的侧视图,
(b)是针板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线机构的切线动作的图,(a)至(d)分别是切线机构的斜视图。
图5是对现有的切线机构的构造以及动作进行说明的图,(a)至(g)分别是切线机构的斜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UKI株式会社,未经JUK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17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护栏立柱修复矫正机
- 下一篇:一种柔顺弹性床上垫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