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编和机织技术组合成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1241.6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1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周罗庆;周超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B39/04 | 分类号: | D04B39/04;D03D15/00;D04B2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织 技术 组合 间隔 复合材料 增强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的形成方法,具体地说,是指一种经编和机织技术组合成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间隔中空结构使织物具备一些独特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其隔音防震、阻热保温、轻质高弹等功能性能,用作产业用织物及纺织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经编间隔织物是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生产的一种三维立体织物,是用前后针床共同编织而成的,是由上下表层和将两表层连接在一起的间隔纱线构成的中间层组合在一起的整体三层结构。但经编技术存在着间隔织物的间隔部分的原料使用不了脆性高性能纤维的缺陷,因为间隔部分的纱线是必须要以成圈方式来形成织物的,即经编织物是由织针将纱线弯曲成线圈并相互穿套而成的。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经编技术也存在着如下优越之处:一是较适合于在一台经编机上同时生产多根条带织物;二是也能对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在内的高性能纤维进行衬经或衬纬方式的织造,虽然这些脆性高性能纤维不能耐受经编中的成圈时织针对其的钩拉编织;三是经编技术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如何对经编技术及经编参与的间隔织物扬长避短,就成为了课题,即必须研究如何既能对有经编技术参与形成的间隔织物的中间层纱线使用玻璃纤维或碳纤维这类易脆断的纤维,又不能在制织过程中产生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编和机织技术组合成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的方法,以便将玻璃纤维、碳纤维等易脆断的原料用于间隔织物的中间的间隔层纱线。
本发明的方法是,首先采用经编机将高性能纤维以衬经方式编织成经编条带织物,然后再以这些经编条带织物为经纱和纬纱,以经纬沉浮的方式制织成间隔型织物来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所谓以经纬沉浮的方式,也就是指以机织方式或技术。经编条带织物是利用成圈的线圈结构将衬经纱线捆绑而成的,既可以是由单针床经编机编织而成的,也可以是由双针床经编机编织而成的;在原料的使用上,经编条带织物是以合成纤维为成圈纱线,以玻璃纤维、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为衬经纱线编织而成的,衬经纱线也可以用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比如麻纤维来作原料;以经纬沉浮的方式制织成间隔型机织织物既可以是单间隔型的,也可以是多间隔型的;以经纬沉浮的方式制织成多间隔型机织织物既可以是连接经纱与子层经纱分处在不同的织物纵向截面中,也可以是连接经纱与子层经纱以重叠方式处在同一织物纵向截面中,前者一般称之为非叠经连接方式,后者一般称之为叠经层连形式。
本发明经编和机织技术组合成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的方法的优点在于:
(1)充分利用了经编技术可以将脆性高性能纤维进行衬经或衬纬方式的织造的优点,能够使用碳纤维、玻璃纤维等作原料形成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尤其是形成中间的间隔部分。
(2)充分利用了经编技术在一台经编机上能够同时高速生产多根条带织物特点,提高了的生产效率。
(3)充分利用了机织技术形成间隔织物的能力,尤其是形成多层间隔的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经编和机织技术组合成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的实施例的一个纵向截面的结构图。
图中1.在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中起连接作用的经编条带织物,2.在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中作为上层的子层的经向纱线用的经编条带织物,3.在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中作为下层的子层的经向纱线用的经编条带织物,4.在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中作为上层的子层的纬向纱线用的经编条带织物,5.在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中作为下层的子层的纬向纱线用的经编条带织物,d.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中的上下两层子层的间隔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首先,采用经编机,以粗细为1020tex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为衬经纱线,7.56tex涤纶长丝为成圈结构的捆绑纱线,按照通常的衬经组织结构,编织成连续型的经编条带织物,条带宽度为20毫米;然后再以这些经编条带织物作为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中的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以叠经层连结构的经纬沉浮的方式制织成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叠经层连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为单个间隔,其幅宽为2000毫米,间隔距离或称间隔高度d为18毫米,长度的连续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12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功耗红外感应洁具模块
- 下一篇:新型锻压机安全监控装置